2008年1月18日星期五

2008.01.17 Part2 [ 股市,美國經濟,黃金,石油 ]

2008.01.17 Part2 [ 股市,美國經濟,黃金,石油 ]

2008年01月17日
主持:蕭若元、梁錦祥、梁國雄(長毛)、靳民知、Eddie

Northcote Parkins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rthcote_Parkinson

Parkinson's law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rkinson%27s_Law


信報 2001年6月22日
林行止專欄
柏金遜定律 公僕的剋星

在私營部門尤其是與新科技有關企業在無法開源之下紛紛裁員求生存謀發展之際,談談年輕一代讀者大都不知道、簡直是老掉大牙的「柏金遜定律」(Paskinson's Law,一九五七年寫於新加坡),也許不無裨益;最底限度,大家可從中領悟出何以企業大幅裁員後「工作如常運作」的部分道理。

柏金遜(C. Northcote Parkinson)是英國歷史學家,專長海軍史,長期在東南亞各大學任教,使他名垂「青史」的,並非歷史著作,而是那本薄薄的、原刊(分期)於《經濟學人》的談論企管問題小冊子。柏金遜針對的是公務員,由於他們的工作效率,不同於私營企業可以盈利多寡為準繩,無法作出具體衡量,因此他們大都因循苟且,以致佛利民稱之為「不思改進的暴君」(tyranny of the status quo) 公共選擇學派名家屠洛克(G. Tullok)和尼斯肯南(W. Niskanan)等人的《官僚政治通論》(General Theory of Bureaucracy),以經濟學理論分析市場行為的方法,對官僚制度有鞭辟人裏的分析,但筆與仍然認為柏金遜的《追求進步》(The Pursuit of Progress),是深入了解官僚政治的經典之作。有一點必須說明的是,把Bureaucracy 譯為官僚政治,並無不妥,只是官僚令人聯想到公務員,事實不然,在柏金遜和公共選擇學派的理念中,它包括所有大機構特別是專利機構的管理階層。

帕金遜指出,深諳為官之道的公務員,其工作有二大宗旨。一是製造下屬而非敵人;一是為彼此製造更多工作。官員慣性地「創造」工作,令自己「忙忙」不可終日 因此有必要聘請更多下屬,而下屬亦因同一理由要求增添助手,公務員隊伍於是迅速膨脹,而屬下員額愈多,部門主管地位便愈重要。觸發柏金遜撰寫「柏金遜定律」的「靈感」來自英國海軍部,戰後英國龐大的海外帝國速迅萎縮,海外用兵的機會大幅下降,但海軍部官員數額直線上升。根據柏金逐的觀察,這是官員們互相製造工作,而為了滿足此一過程中出現人手不足必須增聘職員的必然結果。

按照柏金逐的剖析,工作是很具彈性的,一名無所事事的老太婆可花上整天時間寫一張明信片,因此,若沒有「截止期限」(Deadline),凡事都很難辦成,事實上真是如此,以寫稿為例,如果不設「死線」,很多作者特別是報社同仁都不會動筆!

柏金遜指出,為官之道還包括組織人數眾多的委員會,把決策交由根本無法達致結論的委員會負責。從常理角度看,委員會委員愈多,意足以反映各階層的廣泛民意,令其決定愈能符合人民的需求;柏金遜推翻這種傳統智慧,他認為委員會人數一旦達到二十一名,「便宣告絕望,什麼事都做不成」(It is hopeless, it is dead),因為這會成為「口水會」,而委員們還會搞小圈子,各為既得利益者服務……。對於官府和大企業都有開個不完的會議,柏金遜絕不看好,其理由有二。第一、人無自知之明,因此在會議上誇誇其談者大都是不知道自己無知的無知者,令情況嚴重化的是他們通常是主持會議的老闆或部門首長,這是時間的大浪費(曾有經濟學家把發言時間乘開會人數加開會時間的機會成本,得出開會經濟成本極高的結論):第二、對問題有了解且有真知灼見者,不可能在會議上對每件事項都作出解釋,而即使有機會這樣做,他們亦未必肯坦誠陳言,因為這令那些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極可能是他們的「領導」─頓然發現自己無知,非常明顯,這種情況出現時,後果可以非常嚴重!

柏金遜還有為人熟悉的定律,是「增加開支以配合收入」,這簡直是對公營部門的當頭喝棒,多少政府部門為了新年度爭取更多預算而盡量把年度剩餘浪費掉;由於「柏金逐定律」撰寫期間,赤字預算仍未流行,因此,他認為稅入增加政費開支必上升,反之收入下降政費支出萎縮;但七十年代以還的情況並非如此,即稅入減少公共部門開支例增,不足之數可憑赤字填補─香港政府的情況似乎不致這樣嚴重,在港英時代年有盈餘(因為官地有價,不是英國人善於理財),但政費開支仍保持節制的傳統,如今情況已變,往連年財赤之下,公務員還要加薪,在英治時期,這是不敢想像的。

柏金逐是劍橋大學出身的歷史學家,學術著作等身,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大學任教(Rafles講座教授)時,曾寫了一本新馬人物素描集,內包括李光耀一文,對李氏的性格有很生動、深刻的描述,是李氏在政壇初露頭角時的最佳刻劃(李氏在青年時期已不怕得罪人、對任何人不假詞色,沒有滑頭政客的特性,他後來成為一代政治家與這種性格大有關係)。柏金遜是典型的英國人,他富幽默感而又涯岸自高,《追求進步》長踞美國銷售榜首,柏金逐曾在哈佛擔任教席,其演講座無虛席,但他對美國人絕無好感,視大多數美國人為文盲(Most Americans are illiterate),唯一例外是華路.被士尼,他說租士尼「雖未受過良好教育,卻不失是光芒四射的天才」!


*柏金遜的書都是企鵝版,再版無數次,其三條最著名的「定律」為

「Work expands so a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
「Subordinates multiply at a fixed rate regardless of the amount of a work produced」及
「Expenditure rises to meet incom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