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股市,Accumulator,周融的好處,廣播署長,管治的威信,母語教學的失敗,中文的缺點
2008年02月28日
主持:蕭若元、黎則奮(Q仔)、靳民知、白戶則道、Eddie
2008年02月28日 (轉載自2008年02月28日am730C觀點)
用學生已掌握得比較好的語言作為傳授知識的工具,很明顯會比用外語來得方便、有效。因此,全球大部分地方都用母語教育,唯獨香港,在結束殖民地統治後,依然無法推行母語教育。箇中原因,除了家長的無知外,還因為政府的失策與教育界的媚俗。家長無知的部分昨天已經談過,今天主要談政府在推行母語教育時在政策上的失誤。
導致今次失敗的原因,最主要是時機未成熟。1997年9月,特區政府才剛成立,百廢待興,威信尚未建立,應捨難圖易,先找一些容易取得成效的工作來做,不應找一些「老大難」的問題來自討沒趣。
香港的家長,長期在殖民地社會生活,對英語的重視程度已接近迷信,要他們送子女去中文為教學語言的學校,他們會視作斷送了子女的前程,會不顧一切地反對。因此,在未做好家長的教育之前,根本不宜推出肯定會受抵制的政策。這項政策,除了未能得到大多數家長的認同外,相信連推行這項政策的官員,亦非人人理解,故推行的決心不足,力度不夠,可謂不湯不水。
既然已肯定母語教學比較優勝,就應該大家一起用,但政府卻容許一些成績好的學校可以繼續用英語教育,這等如否定母語教育的優點,令家長更加對母語教育沒有信心。結果反而鞏固了英語教學比母語教學好的錯誤意識,家長都一窩蜂地要把子女送去英文中學,用母語教學的學校反被標籤為次等中學。
由於社會意識普遍如是,連教育工作者也變得愈來愈媚俗。一些早年在推動中文合法化時敢於出來大聲疾呼的先驅,在母語教育的問題上卻不敢出來表態,令母語教育無法佔領道德高地。有些教育團體,只在純理論層面支持母語教育,一觸及具體政策,就諸多挑剔,不肯配合,以至教育當局在推行政策時阻力重重,無法取得應有的效果。
其實,教育團體縱使在其他政策上與政府有不同意見或利益衝突,亦不應在母語教育這類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採取消極抵制的政策,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利益,足以影響他們學習成效。作為教育工作者,沒有理由可以接受一個任由學生上課聽不明,即使不懂也不敢問的制度。
現在政府已面對現實,容許學校自行選擇教學語言,我估計將會有更多的學校轉用英語教學。面對這種反動,我希望教育界有人會中流砥柱,繼續宣揚母語教育,令母語教育可以在將來可重奪香港的教育陣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