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6日星期三

2010.10.06 Part1[民主之父溫家寶,溫家寶訪德,人民幣國際化,古今審美觀]

民主之父溫家寶,溫家寶訪德,人民幣國際化,古今審美觀

2010年10月06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慢必




李小加: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六個問題
講辭全文


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六個問題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
2010年9月20日

今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和「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已成為香港財經界的熱門話題。許多經濟學家和知名金融機構均對這一題目進行了分析、研究及預測。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等部門適時出台了多項重要政策措施,為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據媒體報道,中國證監會正在制訂中國內地的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在香港的子公司就境外募集的人民幣投資內地證券市場(即業界所說的「小QFII」)的相關規定,預計不久即可出台。香港交易所在年初公布的2010至2012年戰略規劃中,將人民幣國際化作為制訂核心戰略的大背景,並已進入實施階段。
人民幣國際化將對香港的金融業帶來重大且深遠的影響。為了使大家對這一重要事宜有個通俗、直觀的瞭解,本文就與人民幣國際化有關的如下六個問題提供一些個人的看法:
1.人民幣為什麼要國際化?
2.現階段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如何?
3.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發展路徑是什麼?
4.為什麼香港最適合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離岸中心?
5.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為香港帶來什麼商機?
6.香港應就人民幣國際化做些什麼?


問題一:人民幣為什麼要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性體現在中國經濟存量保值、經濟增量平衡,及增加國際話語權三個方面:
實現中國經濟存量之保值
由於人民幣不是國際貨幣,中國的出口和進口都需要用外幣計價。我們的出口持續超出進口,累積起巨額的外匯儲備,也就是說我們的財富很大一部分是用外幣(特別是美元)持有,並無奈地大量投資於美元國債之中,國際資本市場的風吹草動將可能導致國家外匯儲備數十億美元的帳面虧損。降低外匯儲備的規模有助於減少因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對中國經濟存量的影響。如果人民幣在對外經濟貿易中能更廣泛地作為結算貨幣,我們的企業須承擔的外匯風險就會更低,政府經營外匯儲備的壓力也會大為緩解。
促進中國經濟增量之平衡
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有一種論調或許大家還記得,說中國的廉價產品壓低了美國的物價,中國大量外匯投資於美國的債券壓低了美國的利率,結果導致美國流動性氾濫及房地產泡沫,並引發了2008年的金融風暴。在對這種論調感到憤懣之餘,我們也都認識到,中國經濟的確存在著投資與消費的不平衡、出口與內需的不平衡。中國龐大及持續的貿易順差一方面將這種不平衡帶到全球經濟體中;另一方面也影響了自身經濟持續與健康發展,並對中國的匯率、利率政策帶來重重壓力。人民幣國際化本身雖不能直接減少這樣結構上的不平衡,但它在有效控制外匯儲備的增長,緩解匯率壓力與加大中國與其主要區域及資源夥伴國之間經濟與貿易平衡協同發展等方面有重要意義。
獲得更大的政治經濟話語權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在國際經濟和金融領域,中國的發言權和影響力還遠不能與之相稱,這很大程度上與人民幣缺乏國際地位有關。如果人民幣能夠得到周邊國家和地區及其主要資源夥伴國接受,成為結算貨幣和投資貨幣,對於睦鄰友好、促進區域經濟合作都將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人民幣被中國貿易夥伴逐步接受為結算貨幣,將加大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更為中國政府的匯率政策增加主動性與靈活度。而人民幣在向國際儲備貨幣邁進的每一步都是中國在全球地緣政治話語權提升的具體體現。
因此,人民幣國際化既非可做可不做,更非貪大求洋。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不論從經濟發展還是從國家戰略與地緣政治考慮,均有必要邁出的戰略步伐。

問題二:現階段人民幣國際化可行嗎?
人民幣國際化的三部曲是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及儲備貨幣。從去年進行試點到今年7月末,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達到916.42億元。這說明在中國的資本項目仍未開放的情況下,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是完全可行的。人民幣在貿易項下的流出與流入雖然已基本開放,但人民幣貿易結算的量還不夠大。如何激勵貿易商選擇以人民幣結算,是現階段的重點所在。
鑑於這樣一個有限的中期目標,人民幣國際化從以下三個方面考量就應該是可行的、有操作性的:
第一,人民幣國際化必須先通過一個可靠的、可行的離岸市場試行,在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之間設立既互通又可以監管的人民幣流動渠道,從而有效降低境外人民幣業務對內地金融市場的影響與衝擊。
第二,人民幣跨境流動的總規模必須可以控制,好比通過一個閥門系統調節水量。門不會貿然打開,一定是循序漸進,走穩一步,再邁出下一步。境外人民幣的投資產品不會馬上全面鋪開,將有一個試點和先後推出的過程。先在小範圍試行,然後再進行擴容。
第三,目前國內人民幣總規模達到60多萬億,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動性過剩。人民幣流出去的量僅佔總規模很小的比例,即便未來幾年迅速發展,對境內市場影響也會相當有限。
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幣國際化(包括人民幣離岸市場)有個發展和成熟的過程,那些希望立竿見影賺快錢的想法也不切實際。但人民幣國際化在一個有限、漸進與可控的模式發展應是不爭之現實。

問題三: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發展路徑是什麼?
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路徑是:一,在中期內(5-10年)逐步成為廣為接受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二,在中長期(10年後)逐步開放資本項下管制後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際投資貨幣;三,在長期內(20年後)逐步成為儲備貨幣。而我們今天討論的人民幣國際化還基本著眼于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這一中期目標上。實現這一目標,人民幣離岸市場須經歷三個主要階段:一,形成階段;二,發展階段;及三,成熟階段。〔見附圖〕
為了能將這三個階段的特點說得更清晰,請允許我用一個比喻。如果我們視人民幣流量為「水」,視人民幣產品為「魚」,以下邏輯就很清晰:「魚」沒有「水」不會生,「水」不流「魚」不會活,「水」中無足夠「養分」「魚」長不大。「養分」在這裏指一個產品須付投資人的收益,譬如債券的利息,或股票的分紅或收益。而近期內「水」中的養分只能來自境內市場,因為境外目前還沒有人民幣投資市場。因此,「水」不僅在境外能流,也須有流回境內的機制,以獲取在境內產生的收益,以養在境外的「水中之魚」。如果用這一比喻來形容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各個不同階段的問題與挑戰。
中國今天已基本開放了人民幣在貿易項下的管制,也就是說,只要是貿易結算,人民幣可大規模流出去支付進口,也可大幅流入接受出口支付。目前有8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已與人民銀行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但是,由於境外沒有足夠大、足夠多的「魚」,向中國出口的貿易夥伴沒有積極性獲取大量人民幣。沒有大量的人民幣從貿易項下流出,境外也就無大量的人民幣可從貿易項下流入。這樣,貿易項下完全開放的兩大流出與流入主渠就處於乾涸或細水狀態。如何讓這兩條主渠流起來就是人民幣國際化在資本項下未開放前的中期目標。

1.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形成階段
2004年2月,香港銀行開始試辦個人人民幣業務,包括存款、匯款、兌換及信用卡業務。個人每人每天不超過等值2萬元人民幣的兌換。集腋成裘,到今年7月底香港人民幣存量達到1,037億元。這一階段的「水」基本是死水,境外流動受限諸多,「水」中的「魚」也很小,基本是存款產品,「水」中的養分也很有限,收益基本靠升值預期加上微薄的利息。
今年7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主導下簽署的《清算協議》是香港境外人民幣市場的一大突破。「水」首先在境外活了,有條件接受更大、更多的「魚」。同時,政策制訂者也充分認識到現階段境外人民幣市場這一池中的養分只能來源於境內,因而迅速啟動了人民幣的回流機制,使境外的水能夠接通境內的收益,進而可使境外能發展規模更大的、更多的產品。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將境外人民幣存量投資於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盼望已久即將出台的小QFII都會迅速帶動較存款產品更高收益的保險產品和基金產品的發展。而有了更高收益來源的銀行也能以更大規模和更優惠價格吸引更多的人民幣儲蓄產品,進而提高人民幣兌換出境與貿易夥伴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
總體來看,目前香港市場已有一千多億人民幣的存量,主要由個人持有,初始驅動力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投資產品則是存款、國債、保險和基金等為數不多的定息產品。隨著香港人民幣回流內地的渠道逐漸打通,收益開始成為持有人民幣的主要驅動力。至此,可以說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已經初步形成。
儘管這個市場發展很快,但由於基數太小,即便幾年內翻兩番,與2009年中國2.2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比,它對撬動貿易項下進出口大水渠的流動作用還是有限。因此,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下一階段的挑戰就是如何更主動地加大人民幣流出與流入量,更快帶動貿易項下兩大主幹渠的水流。

2.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成長階段
與上一階段不同,人民幣離岸市場成長階段的主要功能與目標是發展足夠多、足夠規模、享有更高收益,並且交投更活躍的產品來激活、啟動及加大貿易項下兩大主渠的水流,吸引更大範圍的貿易結算夥伴開始使用人民幣,使人民幣離岸市場早日進入成熟階段。
發展更大規模的人民幣產品是為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人民幣投資,進而吸引具規模的貿易夥伴以更大的規模使用人民幣。發展更具交易活力的人民幣產品是增加境外人民幣流動性槓桿。境外市場人民幣存量本來就有限,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要有活躍的二級交易市場才能有足夠的拉動力增加人民幣的流動性。一元錢的存量若能帶來七、八元的交易量,相當於七、八元的人民幣流出量,其槓桿效果就顯而易見了。而人民幣產品能否有更高交易量,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產品收益的高低,收益越高的產品越有可能推動更高的二級市場交易。
而要想發展足夠規模、足夠多、足夠交投活躍的產品,還須研究兩個重要課題:一是必須有足夠的初始人民幣流動性,保障發行與交易成功;二是必須有更暢通的人民幣回流境內渠道,以創造產品的收益源泉鼓勵產品發行。

(一)初始流動性保障
此階段推出的人民幣債券、股票、期貨等產品的初始發行與二級市場交易須有充沛的人民幣流動性相匹配。否則,產品發行機構會擔心沒有足夠的人民幣存量購買或交易而止步。因此,推出這一類產品上市時,在充分利用已出境的人民幣存量同時,可考慮臨時向離岸市場注入人民幣,以彌補可能的人民幣存量暫時的不足。
在市場被激活之前,來自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數額不會很大,難以成為資金的主要源泉。那麼,離岸市場的人民幣除已經兌換出境人民幣存量外,將來自何方?這裏僅列出幾種可能性:
1) 允許境外企業通過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貨幣互換協定的安排獲得人民幣,投資於香港的產品;
2) 允許內地商業銀行配合貿易需要開展離岸人民幣貸款業務;
3) 允許獲批准的內地企業以人民幣對外投資;
4) 允許內地保險公司或基金公司以個案方式申請將人民幣調往香港,專門用於申購某個投資產品(如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
5) 允許QDII以人民幣參與境外發行與交易。
除了以上幾種結構性向離岸市場輸出人民幣外,還可以考慮設立臨時性、試點型有定額管控的人民幣「流動性支持池」(或稱之為「資金池」),為某個或某系列人民幣產品提供支援,以保證其發行與交易時不會因離岸人民幣存量不足而受影響。
在具體操作上,沒有人民幣的境外投資者可用外幣向「資金池」兌換人民幣來參與這些產品的投資與交易,而已有人民幣的投資者可直接進入發行和交易環節。這樣的「資金池」可由人民幣離岸參與行參與設立,人民幣可由其通過境內銀行間拆借市場或其他途徑獲取。該「資金池」設有上限,以避免其成為境內人民幣無序流出之渠道。同時,為保證這一「資金池」不會乾涸,以外幣參與「資金池」的投資者在賣出產品後只能以外幣形式撤出「資金池」,以使池內人民幣恢復原來水平。
以上所述的流動性保障僅是市場發展最初期的臨時、短期措施,目的是消除發行者起步的顧慮。一旦流動性開始自然聚集,這些初期的人為注水措施就會被市場力量取代。

(二)回流保障人民幣離岸業務大規模發展的第二個課題指的是必須有足夠的回流。即政策上要允許「大魚產品」(公司債券,股票,期貨及利率衍生品等)能將發行所得的人民幣資金以FDI或其他方式順利返回境內。這是因為這些產品需要從境內業務中獲取收益,而在今天,人民幣能帶來的收益也只能來自國內。不這樣做,大交易更活躍的產品就無法開發。
需指出的是,這樣的回流是有限的(限定發行融資額),又是人民幣,不會進一步加大外匯規模與匯率壓力。如果我們允許國內公司在海外上市時發行人民幣股票,從國外匯入的資金就不再是外幣。相應地,人民幣的FDI(境外人民幣對內直接投資)管理應與外匯FDI管理有所不同。
以上所述的流出與回流雖需要在資本項下予以考慮,但須強調的是,其目的不是尋求資本項下的開放,而是作為一種手段激活與促進貿易項下進出口兩大主渠的人民幣流通。而這些政策安排一定是在資本項目不開放的條件下,防範對內地市場造成影響為前提的。手段與方法可以考慮以試點形式逐步推出,流出與回流均可採取總額限制等各項措施,保證流動的可預見性與可控性。
總而言之,人民幣投資產品的豐富、活躍,將會激勵越來越多的貿易機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並將人民幣投資於相關的產品。在資金推動下,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將越過發展的臨界點,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3. 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成熟階段
一旦離岸人民幣市場具有足夠的規模和流動性,產品也逐步多樣化,大量進出口企業就有可能開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至此時,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就進入了成熟階段。前文所述的人民幣貿易項下流出與流入的兩個主渠道就會有大量人民幣進出。其中的水量與水壓均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與前兩個階段的人為放水、注水與回流設計不同,此時的水是貿易項下自然流入與流出的大水。與此同時,也會有大量人民幣會長期自然存在於境外流通之中,進而更加促進境外人民幣與產品增長的良性循環。
此時市場的規模會遠遠超過前兩個階段,驅動力主要來自人民幣的貿易結算。這些資金可能來自周邊國家、地區的貿易人民幣結算,以及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央行與人民銀行達成的人民幣互換協定的安排。而人民幣的交易市場的功能開始從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激活器與推動器向服務器轉變。
綜上所述,2010年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形成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人民幣以細水長流出境,以個人小額納入;產品以儲蓄定息為主,基本是市場驅動;收益動力以人民幣升值預期為主,開始向固定收益轉變。與此同時,市場建設全面展開,從境外自由流通起步,開始進入整個市場人民幣化的初期準備。
從2011年開始,我們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就發展路徑逐步達成共識,開始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進入成長階段的快車道。而快車道最突出的表現形式是:一,人民幣境外產品的規模化、多樣化與收益曲線的上升;二,人民幣流出與回流的政策措施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大幅增強;三,人民幣產品的二級市場交易大幅增加。


問題四:為什麼香港最適合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離岸中心?
設立人民幣離岸中心有助於隔離國際金融波動對於國內市場的衝擊;同時可以利用離岸市場的優勢,彌補國內金融市場在法律和市場設施方面的發展中的時間差。香港的金融市場具備「一國」、「兩制」和「高度國際化」這三個條件,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最佳選擇。

第一,「一國」指香港為中國主權管制,為中央政府所信賴。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但同時對中國金融安全也會帶來潛在的風險,因此必須在一風險較易控制的政治地理區域先行先試。
過去20多年香港與內地在金融領域高度合作,建立了一整套的互信、互助、互惠的聯動監管協調體系。在共同推進中國公司海外融資上市和國企改革的過程中,香港顯示出了在市場監管、融資能力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實力。

第二,「兩制」指香港在政治、經濟、法律體系上是獨立的、離岸的。離岸中心與在岸中心要分離開來,才可以確保離岸業務不會衝擊在岸業務。儘管從國際經驗看,將離岸和在岸中心設在同一個城市是有先例的,但若能在政治、經濟與地理上隔離這兩個市場才能真正有效進行風險控制。這方面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不僅在地域上,更在監管架構上可以實現與在岸中心的有效隔離。

第三,「高度國際化」指香港已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具有高效廉潔的政府、最市場化的經濟制度、穩健獨立的法制體系和自由開放的新聞媒體。與此同時,香港又積累了大量有豐富經驗的國際金融人才。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點之一,就是要爭取國際用家接納和使用人民幣。若國際用家熟悉該市場,對該市場有信心,有助於離岸業務的迅速展開。

香港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最佳選擇,但未必是唯一的選擇。不少人覺得人民幣離岸中心非香港莫屬。這種自信固然可嘉,但切勿因此而固步自封。香港必須拿出實際行動完善自身,才能夠搭上人民幣國際化這趟列車。


問題五: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為香港帶來什麼商機?
前面我在討論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時候提到過三個發展階段。以下解釋一下各階段將會為香港帶來哪些商機。
市場形成階段的商機
香港正處於這個階段。在此階段,內地和香港初步建立了人民幣出境、在香港流通和人民幣有限制回流境內的資金流動和循環系統。這一階段主要的特徵是香港經濟金融部分存量資產人民幣化,譬如存款人民幣兌換、人民幣保險產品、基金產品。在更高收益產品推出之前,此階段的人民幣國際化對香港的經濟增量影響才開始。它帶來的最大好處是促進了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開創和推出新的人民幣產品和服務(包括企業和個人的人民幣存戶服務、國債和企業債的發行和交易、人民幣為單位的保險及基金投資產品等)。這些新產品可以幫助在香港建立人民幣業務的基礎,幫助香港鞏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這個階段人民幣國際化可帶來的商機比較有限,直接利益還不太明顯。
擴容和增量是市場成長階段的目標成果
進入成長階段,香港的人民幣存量增加到相當程度,香港的金融市場就可以進入更高收益、更大規模、品種更全、二級市場交易更加活躍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發展主題就是提速、擴容、增量,早日使人民幣國際化進入臨界點,以推動大規模的人民幣貿易結算。
在這一階段中,兩類金融產品的發展值得關注。一是貿易融資服務,二是資本市場產品。由於境外人民幣可投資於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銀行馬上可推出更大規模的貿易融資服務業務以吸引貿易夥伴接受人民幣為貿易結算手段。這會對香港銀行業帶來新的活力,也可為香港整個體系帶來更大的、來自貿易項下的人民幣存量增長。
在資本市場方面,更多、更大、更廣泛品種的人民幣產品如企業債券,股票甚至人民幣期貨等衍生產品也會陸續上市。這類產品帶來的收益更大,交易更活躍,資金與交易的乘數更大,會刺激更大規模的貿易項下人民幣結算進而帶動離岸人民幣存量增長。
在這一階段,香港的證券、資本市場將得到巨大發展。這些產品將更有效地吸引境外機構和個人接受和使用人民幣,並將人民幣投資於香港的市場,從而增加人民幣在香港的流通量。擴容和增量都會為香港的金融市場帶來新的商機。香港眾多的證券機構和交易所都可以從中直接受惠,香港的整體經濟亦肯定會隨著金融市場的興旺而獲益。
市場成熟階段 — 人民幣國際化將為香港帶來變革性的發展
2009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2萬億美元。為了方便中國貿易夥伴更容易取得人民幣作貿易結算,截至今年七月底,人民銀行已先後與八個經濟體簽訂了總值達8,0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但去年中國貿易中只有約1% 的貿易額是以人民幣結算。當香港這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發展起來,今天不願意接受人民幣作貿易結算貨幣的機構就可能會改變態度。我們的目標是要增強這些貿易夥伴對人民幣的信心,從而更多使用人民幣作貿易結算。
假設不遠的未來,有相當於10%的進出口貿易額以人民幣結算,加上其他渠道來港的人民幣,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規模可望超過2萬億元。高盛不久前的一份報告推算,五年後香港的人民幣存量將可達到5,210億美元(即3.5萬億人民幣),占目前香港銀行體系存款量的31.6%。
也就是說,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以萬億元計的商機。

問題六:香港應就人民幣國際化做些什麼?
在香港交易所2010至2012年戰略規劃中,我們認為,「不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大中華區核心市場為我們提供的機遇,將不局限於我們所處的區域,而是一個拓展業務至覆蓋全球的機遇」。人民幣國際化就是這樣一個源自大中華,可以拓展業務到全球各地的機遇。把握住這個機遇,就能在服務國家的同時,為香港再創輝煌。
在這裏,我想重申一句我年初講過的話,香港要以當初迎接中國改革開放的激情和敏捷,迎接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歷史機遇。
那麼,香港應做些什麼?我認為,現階段要解決好「信心」和「決心」兩個問題。
我們要對香港的核心競爭力有信心,包括法制健全、自由經濟、便利營商等等。我們要相信,外有國家大靠山,內有核心優勢,我們是有強大競爭力的。在經濟順風順水時,大家的信心似乎沒問題,關鍵是在遇到競爭或挫折時,大家依然能維持信心。
對自己有信心,我們就不僅不會對上海的發展患得患失,還會發掘出創造雙贏的商機;對自己有信心,就不會擔心內地金融市場的發展會分薄香港的利益。中國的發展與開放永遠是香港最大的福音。這一點在金融領域尤其如此。
我們還要對人民幣國際化有信心。中國是一個快速發展且很不平衡的國家,好似一列邊高速行駛邊升級改造的火車,操控難度之高、問題之複雜超出一般人想像。人民幣國際化是在資本項目仍受管制之下推行的,無先例可援,會遇到挫折和困難。我們要清楚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性,清楚恰恰是由於中國存在內在的不平衡,才決定了人民幣必須要走國際化之路。
看到這裏或許有人問,你談的都是五年、十年後的事,我是商人,在商言商,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們近期內生意沒有具體價值。我不同意這一觀點。如果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這一國家長遠發展戰略中佔據特殊位置,香港今天或近期的繁榮與發展就一定會受到國家上下及各方各面的廣泛關注與支持。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反過來也可以說,人若遠慮,必少近憂。
我們不僅要有信心去迎接機遇和挑戰,還要下定決心去認認真真做事情,做好相應的準備。須知機會只留給有準備之人。
香港交易所最近向交易所參與者發出通告,要求他們提升各自的後勤系統,以確保所有交易所和結算所參與者未來都能處理人民幣產品的交易、交收和結算。我們也預期未來人民幣產品的交易有些會選擇場外市場(OTC),為此,香港交易所正研究額外增設結算所,專門處理OTC人民幣產品的交易。這一方面會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同時也可以減少產品的交收風險,更重要的是為香港未來在人民幣境外交易與流通中佔據戰略制高點。
面對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機遇,每一個金融業界人士都有必要問一句:我準備好了嗎?
投資金融信息科技設施,提升市場基建好比修路,必須提前規劃實施,不能等車到門前才修路。這些投資會增加短期的營運成本,但十分必要。我們的準備工作越充分,越有理由說服中央為人民幣國際化提速,也就越早帶來實際的利益。
除了下決心提升硬件外,我們還要有決心升級軟件,即順應新的形勢,調整和改變某些現有的習慣和規則。
面對資本市場變化的大勢,我們要適時改變一些長期以來的做法和習慣,以便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客戶。過去中國長期處於資金匱乏狀態,境內企業為了獲得海外上市融資的平台,十分艱難地進行各項改革,以滿足境外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要求。那時,我們香港市場不須做太大自我改進,因為境內企業為了“符合國際慣例”或與“國際接軌”,必須努力適應我們的做事習慣。
今天,為了讓人民幣和境內投資者更早一天抵達香港,我們也須開始對我們一些不完全適合當今發展大趨勢的市場結構或運作習慣進行必要的改進與改革。目的在於讓我們的市場更貼近我們最大、最主要的客戶。它增強了我們的競爭力,而我們的核心價值不會受到絲毫的損害。

結束語
人民幣國際化是項極為龐大的系統工程。人民幣國際化從醞釀到實現將跨越兩代人,對內關乎國計民生和各行各業,對外將帶來國際金融格局的調整,涉及面之廣,情況之複雜,遠非上述六個問題所能涵蓋。
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是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試驗場。香港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優勢,可以在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中發揮獨特的、難以替代的作用。這是國家之幸,也是香港之福。
人民幣國際化早一天開花結果,就早一天為國家帶來巨大的利益。因此,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我們不僅要走得穩,在方向明確道路清楚時,還要儘量走得快。這樣才能不辜負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重任。



http://u.hkbloggers.net/hket/2010/09/20/%E6%9D%8E%E5%B0%8F%E5%8A%A0%EF%BC%9A%E9%97%9C%E6%96%BC%E4%BA%BA%E6%B0%91%E5%B9%A3%E5%9C%8B%E9%9A%9B%E5%8C%96%E7%9A%84%E5%85%AD%E5%80%8B%E5%95%8F%E9%A1%8C/





「人間四月天」原詩,林徽音在1934年於報刊上發表一詩,表達對徐志摩的無限想念,即是“人間四月天”的由來: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
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花後那片鵝黃,
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
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的百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珍妃


賽金花
十大名妓















陸小曼
周璇
林徽音

阮玲玉

亞運禮儀小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