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宇宙的起源」講座,實證主義vs否證主義,聯儲局收緊銀根,科學不用理有無用,人生的意義,處理情緒
2006年6月15日
主持:蕭若元、梁錦祥、陸傑、梁國雄(長毛)
邏輯實證主義(Logical Positivism)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gical_positivism
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
http://en.wikipedia.org/wiki/Falsifiability
霍金幅射Hawking radia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wking_radiation
Ernest Hemingway quotes:
“The world breaks everyone, and afterward, some are strong at the broken places.”--A Farewell to Arms
“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he said.“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Old Man And The Sea
蝸牛角 唐‧白居易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龐加萊猜想Poincaré conjectu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incar%C3%A9_Conjecture
Grigori Perelman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igori_Perelman
Perelman's eprints on the arXiv
http://arxiv.org/find/math/1/au:+Perelman_Grisha/0/1/0/all/0/1
Major Math Problem Is Believed Solved By Reclusive Russian
http://my.opera.com/sawdust/blog/show.dml/373780
Meet the cleverest man in the world (who's going to say no to a $1m prize)
http://www.guardian.co.uk/frontpage/story/0,,1851095,00.html
千禧年大獎七大難題(Millennium Prize Problems)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llennium_Prize_Problems
* P對NP問題 (P versus NP)
* 霍奇猜想 (The Hodge Conjecture)
* 庞加莱猜想 (The Poincaré Conjecture)
* 黎曼假設 (The Riemann Hypothesis)
* 楊-米爾斯理論 (Yang-Mills Existence and Mass Gap)
* 斯托克斯方程 (Navier-Stokes Existence and Smoothness)
* 戴爾猜想 (The Birch and Swinnerton-Dyer Conjecture)
Stephen Smale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phen_Smale
http://www6.cityu.edu.hk/ma/people/smale%20main.htm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veling_Salesman_Problem
科学家们发现年青的宇宙充满古老的星系群
回覆刪除XMMXCS 2215-1738星系群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
该星系的总质量足以容纳500万亿个在质量上与我们太阳系内恒星质量相当的星体。该星系中的星系际气体温度达1000万度,发射出强大的X射线。
在星系群观测小组探测的小片宇宙范围之内我们还发现了超过1600个其它星系群存在的线索,天文学家们还需要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和详细研究。星系群总数的多少取决于该片区域内黑物质的数量。
http://www.cas.cn/html/Dir/2006/06/13/14/17/15.htm
http://kanzhongguo.com/news/gb/articles/4/2/15/60604.html
美將打造全球最強望遠鏡研究宇宙暗物質,將於2012年正式投入運營
回覆刪除2006年05月23日 08:37:38 來源:新京報
負責大型科技專案的美國官員日前宣佈,一種可以夜復一夜跟蹤觀察,並可進行高清晰數碼拍攝的強力望遠鏡———“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LSST)有望在智利建成。該官員進一步表示,若該專案能夠獲得它所需要的資金支援,此望遠鏡將於2012年正式投入運營。
優勢1 超大鏡片照顧太空死角
英國《新科學家》網站19日報道稱,口徑達8.4米的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計劃安置於智利北部高達2700米的塞隆·帕切翁山巔(Cerro Pachon),而此山巔已有一架口徑達8米的南雙子星望遠鏡(GeminiSouth telescope)。據介紹,一般天文臺的望遠鏡難以同計劃中的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平起平坐”。
多數望遠鏡僅是透過一個超大號鏡片以及數個小型鏡片來聚光,而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則利用三個足夠碩大的鏡片來完成聚光使命,它們的口徑分別為8.4米、3.4米以及5.0米。這意味著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能夠觀測到其他望遠鏡所無法顧及的角落,這就如同,“當別人僅僅只看到蝴蝶的翅膀在振動,而你觀測到的是它每分鐘的振動次數以及它振動時所展現的美感。”對此,LSST專案經理唐納德·斯維尼表示:“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擁有(我們需要的)3個超大號鏡片,這樣我們就不會為一些太空區域的邊邊角角而‘抓狂’”。
由於配備了超大號鏡片,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能夠窺測極為遙遠的銀河系,看看它究竟有多少光芒被暗物質(DarkMatter)給“順走了”;它還可以衡量暗能量如何輕易地影響銀河系中的“群英”,這樣的優勢必將令我們期待,畢竟,銀河系中的暗現象仍是一個未解開的謎。
優勢2 數碼相機“任勞任怨”
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內藏”一架達30億像素的數碼相機,這樣可以較輕鬆地鎖定浩瀚無邊、令人充滿好奇的整個太空世界,它每晚能完成30千兆的拍攝任務。這樣的優勢能夠便於天文學家檢測那些太空裏患有“多動症”、飄忽不定的物體,例如靠近地球的小行星。斯維尼向英國《新科學家》網站表示:“這架望遠鏡不僅能夠觀測到比此前望遠鏡所觸及領域的更為廣闊的空間,而且它還可以‘任勞任怨’地進行反復操作。”
據介紹,配備數碼相機的望遠鏡有助於天文學家對那些混跡於太陽系之外、“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物體“多加關注”;它還有助於天文學家檢測和地球同樣肥瘦、但比冥王星離太陽遠10倍的行星,從而檢驗眾多富有爭議的“江湖傳言”,比如有猜測顯示眾多和地球同樣型號的行星在太陽系年輕時就分道揚鑣,浪跡於太空各處。
難題1 大鏡片中再套小鏡片
圍繞口徑達8.4米鏡片的工作將於今年開工,屆時主要是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史都華天文臺鏡片實驗室(the MirrorLabatSteward Observatory)進行具體操作。儘管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有著太多的迷人之處,然而建造這樣的一架望遠鏡“不亞於重建一座龐貝古城”,它的難處在於鏡片製作和資金的籌措。
特種玻璃經熔化後在一個蜂巢模具內進行每分鐘7次的旋轉,慢慢成型,這並不是整個製作工藝中的關鍵所在,其核心技術在口徑為8.4米的鏡片中央處為口徑為5米的鏡片騰出足夠藏身空間。
全部三個鏡片最終必須以堪稱完美的方式來列隊。
難題2 目前僅籌資3000萬美元
資金問題是這項工程的另一個重大障礙,它令專案官員極為頭疼。據估計,建造這么一架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將耗資3億美元,截至目前,負責望遠鏡專案的官員從私人捐助者籌資僅3000萬美元。
“我們希望資金的缺口能由聯邦政府來填充。”斯維尼如此表示。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專案團隊已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能源部遞交了尋求資金支援的申請,美國國會還將就該專案進行討論。
(方言)
■鏈結
暗能量“橫行”宇宙其在宇宙構成佔75%
當代宇宙學有兩大未解之謎:暗物質和暗能量。
在過去數年,科學家發現宇宙似乎充滿著不是一種而是兩種看不見的成分———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佔了宇宙整個物質構成的絕大部分,根據最新的估計,在宇宙構成中,暗能量佔75%,暗物質佔23%,常規物質和能量只佔2%. 20世紀70年代,天文物理學家為解釋星系的運動提出,一類看不見的粒子存在於星系周圍,這類粒子隨後被稱為“暗物質”。根據天文觀察資料,科學家們估計宇宙中暗物質有常規物質的10倍之多。對暗物質的一種解釋是,它們是由一類新的粒子“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簡稱WIMP)組成的,這種粒子不能發光,並和常規物質幾乎不發生相互作用。迄今科學家們已做了大量實驗來搜尋這類粒子存在的證據。
1998年以來,為解釋宇宙加速膨脹運動,一些科學家又提出“暗能量”概念,認為暗能量作為一種巨大的斥力在推動宇宙加速膨脹。揭示宇宙中這兩種“黑勢力”之謎成為了當前宇宙學的最大一個熱點。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理論物理學家羅伯特·謝勒日前提出一個新模型,把這兩個謎縮減為一個,即認為暗物質和暗能量只是單一一種未知力量的兩個方面。羅伯特·謝勒認為:“思考這個問題的一個方式是:宇宙充塞著一種看不見的流體,這種流體會對常規物質施加壓力,並改變宇宙擴張的方式。”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st/2006-05/23/content_4586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