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秘史,醫療保險,人網排名再升
2010年09月29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2010.09.29 Part1[2010年餘下時間牛市可期,特首跑馬仔新發展,四叔的政治保險,邵氏王朝的興起]
2010年餘下時間牛市可期,特首跑馬仔新發展,四叔的政治保險,邵氏王朝的興起,上床契女方小姐
2010年09月29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2010年09月29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2010年9月27日星期一
2010.09.27 Part2[未能收科的約魚台,南海主權問題,泛民協調與人網立場,文革短片,洛神賦(二)]
未能收科的約魚台,南海主權問題,泛民協調與人網立場,文革短片,洛神賦(二)
2010年09月27日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克魯明(Paul Krugman)在《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刊登過一篇文章《亞洲奇蹟的迷思》(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
http://web.mit.edu/krugman/www/myth.html
洛神賦 曹植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
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爾迺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覩一麗人,于巖之畔。
迺援御者而告之曰:
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
御者對曰:
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迺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余告之曰:
其形也,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襛纖得衷,脩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雲髻峨峨,脩眉聯娟。
丹脣外朗,皓齒內鮮。
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瑰姿豔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懽兮,託微波而通辭。
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脩兮,羌習禮而明詩。
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爲期。
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
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
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
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迺衆靈雜遝,命儔嘯侶,
或戲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
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揚輕袿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佇。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陵波微步,羅陉生塵。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
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眄流精,光潤玉顏。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后靜波。
馮夷鳴鼓,女媧清歌。
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
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
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爲衛。
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迴清陽。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
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
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
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遺情想像,顧望懷愁。
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
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霑繁霜而至曙。
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
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2010年09月27日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克魯明(Paul Krugman)在《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刊登過一篇文章《亞洲奇蹟的迷思》(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
http://web.mit.edu/krugman/www/myth.html
洛神賦 曹植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
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爾迺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覩一麗人,于巖之畔。
迺援御者而告之曰:
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
御者對曰:
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迺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余告之曰:
其形也,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襛纖得衷,脩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雲髻峨峨,脩眉聯娟。
丹脣外朗,皓齒內鮮。
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瑰姿豔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懽兮,託微波而通辭。
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脩兮,羌習禮而明詩。
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爲期。
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
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
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
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迺衆靈雜遝,命儔嘯侶,
或戲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
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揚輕袿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佇。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陵波微步,羅陉生塵。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
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眄流精,光潤玉顏。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后靜波。
馮夷鳴鼓,女媧清歌。
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
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
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爲衛。
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迴清陽。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
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
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
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遺情想像,顧望懷愁。
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
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霑繁霜而至曙。
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
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
2010年9月22日星期三
2010.09.22 Part2[廣州亞運,談菲律賓調查報告,釣魚台事件,中秋詩詞,天文學上的月球,2020後中共危險]
廣州亞運,談菲律賓調查報告,釣魚台事件,中秋詩詞,天文學上的月球,2020後中共危險
2010年09月22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中秋節的賞月佳對
(一)重慶巫峽瑤上有一副妙聯: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注: 此聯運用疊字手法寫齣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與巫山秀色為內容的下聯相對,堪稱工整自然,珠聯璧合。
(二)上海豫園得月樓聯:
樓高但任雲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
注: 聯中闡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透過對聯的欣賞示人以哲理。
(三)台灣阿里山古月亭聯:
滿地花陰風弄影
一亭山色月窺人
注: 全聯對仗既工且含無窮韻味。“弄”、“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最能傳神。
(四)杭州西湖水月亭聯:
水憑冷暖 溪間休尋何處來源 詠曲駐斜暉 湖邊風景隨人可
月自圓缺 亭畔莫問當年初照 舉杯邀今夕 天上嫦娥認我不
注: 此聯典雅明麗,富於想像力。
中秋賞月 天月圓 地月缺
遊子思鄉 他鄉苦 本鄉甜
天上月圓 人間月半 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頭 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月照紗窗 個個孔明諸葛亮
風送幽香 鬱鬱畹華梅蘭芳
2010年09月22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中秋節的賞月佳對
(一)重慶巫峽瑤上有一副妙聯: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注: 此聯運用疊字手法寫齣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與巫山秀色為內容的下聯相對,堪稱工整自然,珠聯璧合。
(二)上海豫園得月樓聯:
樓高但任雲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
注: 聯中闡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透過對聯的欣賞示人以哲理。
(三)台灣阿里山古月亭聯:
滿地花陰風弄影
一亭山色月窺人
注: 全聯對仗既工且含無窮韻味。“弄”、“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最能傳神。
(四)杭州西湖水月亭聯:
水憑冷暖 溪間休尋何處來源 詠曲駐斜暉 湖邊風景隨人可
月自圓缺 亭畔莫問當年初照 舉杯邀今夕 天上嫦娥認我不
注: 此聯典雅明麗,富於想像力。
中秋賞月 天月圓 地月缺
遊子思鄉 他鄉苦 本鄉甜
天上月圓 人間月半 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頭 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月照紗窗 個個孔明諸葛亮
風送幽香 鬱鬱畹華梅蘭芳
2010.09.22 Part1[解決貧窮問題,再談小班教學,打柒馮偉華,政府有錢又身痕,申辦亞運]
解決貧窮問題,再談小班教學,打柒馮偉華,政府有錢又身痕,申辦亞運
2010年09月22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2010年09月22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
2010.09.20 Part2[江西拆遷自焚事件,解放軍駐津巴布韋鑽石礦,津巴布韋的歷史]
江西拆遷自焚事件,解放軍駐津巴布韋鑽石礦,津巴布韋的歷史
2010年09月20日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http://gcontent.oeeee.com/3/fe/3fe78a8acf5fda99/Blog/0ce/8bf443.html
http://news.ifeng.com/society/special/yihuangzifen/
2010年09月20日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http://gcontent.oeeee.com/3/fe/3fe78a8acf5fda99/Blog/0ce/8bf443.html
http://news.ifeng.com/society/special/yihuangzifen/
《人民日報》 2010年09月20日09版 原題:「圍堵」無助化解矛盾 |
2010年9月17日星期五
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2010.09.15 Part2[人網萬聖夜,風也蕭蕭將來之路,小班教學,當年今日: 坦克登場]
[人網萬聖夜,風也蕭蕭將來之路,小班教學,當年今日: 坦克登場
2010年09月15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小班教學研究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udent%E2%80%93teacher_ratio
http://en.wikipedia.org/wiki/PISA
http://www.finland.de/dfgnrw/dfg043a-pisa26a.htm
http://www.aypf.org/publications/rmaa/pdfs/ClassSizeSAGE.pdf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education/education-news/class-size--does-it-really-matter--education-1573342.html
http://www.usatoday.com/news/education/2010-08-26-classsize26_ST_N.htm
http://www.cwjh.tyc.edu.tw/tycj03/new1-2.html
http://www.nationmaster.com/graph/edu_cla_siz_age_9-education-class-size-age-9
http://www.nationmaster.com/graph/edu_cla_siz_age_13-education-class-size-age-13
http://economix.blogs.nytimes.com/2009/09/11/class-size-around-the-world/
http://www.parentcentral.ca/parent/education/article/810122--class-size-is-the-biggest-dead-end-in-the-world-writer-tells-provincial-liberal-think-tank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168.5200&rep=rep1&type=pdf
http://www.gladwell.com/2008/2008_12_15_a_teacher.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nks_in_World_War_I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the_Somme
http://en.wikipedia.org/wiki/Armor-piercing_shot_and_shell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2%AE%E5%BD%88#.E7.A9.BF.E7.94.B2.E5.BD.88.EF.BC.88AP.EF.BC.89
2010年09月15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小班教學研究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udent%E2%80%93teacher_ratio
http://en.wikipedia.org/wiki/PISA
http://www.finland.de/dfgnrw/dfg043a-pisa26a.htm
http://www.aypf.org/publications/rmaa/pdfs/ClassSizeSAGE.pdf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education/education-news/class-size--does-it-really-matter--education-1573342.html
http://www.usatoday.com/news/education/2010-08-26-classsize26_ST_N.htm
http://www.cwjh.tyc.edu.tw/tycj03/new1-2.html
http://www.nationmaster.com/graph/edu_cla_siz_age_9-education-class-size-age-9
http://www.nationmaster.com/graph/edu_cla_siz_age_13-education-class-size-age-13
http://economix.blogs.nytimes.com/2009/09/11/class-size-around-the-world/
http://www.parentcentral.ca/parent/education/article/810122--class-size-is-the-biggest-dead-end-in-the-world-writer-tells-provincial-liberal-think-tank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168.5200&rep=rep1&type=pdf
http://www.gladwell.com/2008/2008_12_15_a_teacher.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nks_in_World_War_I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the_Somme
http://en.wikipedia.org/wiki/Armor-piercing_shot_and_shell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2%AE%E5%BD%88#.E7.A9.BF.E7.94.B2.E5.BD.88.EF.BC.88AP.EF.BC.89
2010.09.15 Part1[李嘉誠六十億握手費,冷血撞車案,人民幣/美元/日元匯率]
李嘉誠六十億握手費,冷血撞車案,人民幣/美元/日元匯率
2010年09月15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美議員聯署逼人幣升值 國務院智囊警告 隨時爆貿易戰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915&sec_id=15307&subsec_id=15320&art_id=14451761
菅直人續任首相 干預滙市機會降 政局明朗 日圓闖歷史高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915&sec_id=15307&subsec_id=15320&art_id=14451726
美国掀起新一波促压人民币汇率升值浪潮
http://finance.sina.com.cn/j/20100915/06568658527.shtml
黃偉康 論盡股壇 人民幣被高估
對於透過加息去遏抑內地的通脹,基本上我早已排除了有關的可能性,除非一年期央行票據息率突然急升,否則我並不相信人行會突然加息。
而有此概念,時值5月份,當時人行發行之一年期央票息率為1.9264%,近日發行之息率為2.0929%,表現尚算平穩,因為過去4個月累計升幅不足27點子,當一年期央行票息升穿2.2%,大家才提高警覺亦未遲。
至於內地即時加速開放投資渠道,去遏抑投機,令通脹壓力紓緩,此方法我早前已大力反對,因為這只會令內地資金冒不必要的風險,所以開放投資渠道的首要條件,是M2慢慢降至合理水平,最佳的參考是中國的GDP數值。
如何令M2降至合理水平?當然最直接的方法是減少貨幣發行,甚至令貨幣發行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另一個方案就是減少銀行的貸款規模。前者我暫有保留,因為如果中國要推動內需,貨幣發行不應出現「急煞」的情況;後者如果從內地今年新增貸款可望由9.6萬億元人民幣,大幅下跌至今年約7.5萬億元人民幣,根本上已可收到成效。
不過,還有一個方法可以令M2降至合理水平,這就是繼續保持人民幣的匯價平穩。試想想,現時中國的M2發行量約為10萬億美元,這較美國的8.6萬億美元為高,可是中國的GDP卻是美國的三分一,出現如此不協調之現,原因只有兩個:一、是中國發鈔量過急,這從過去幾年之數據可以反映出這個情況,而中國亦在正視之問題;二、是人民幣並沒有被低估,反而是被高估。
在市場已被潛移默化,早已認定人民幣被低估的背景下,要大家相信人民幣沒有被低估,反而有機會被高估,的確難以接受。不過,在說出我的想法前,我必須強調,貨幣真正價值,與最終之走勢,往往會出現兩極化的情況,就以日圓作為一個例子,我估計可見的將來,日圓兌美元會升穿95年的高位,只是從美國的利益出發,從沒有從日本的經濟及日圓的價值作出任何評估,如果真的要由日本自身作考慮,我相信美元兌日圓合理水平應該在105。當然,在美國完成其把戲後,未來3年,美元最終會升至105或更高的水平。
當了解到日圓之匯價變化後,那麼大家是否容易一點去接受人民幣被高估的想法?當然,如果以數據作印證,那麼大家會更易接受。假設由於中國正在急速發展,所以雖然中國的GDP仍未追上美國,可是到2020年應該可以與美國相近,同時由於需要資金發展,所以M2之發行量,亦應該先行10年,那麼中國之 M2合理水平,亦應該在8.6億美元,可是由於我已否定了中國短期大量減少貨幣發行之可能,亦即是要令中國之M2貨幣發行,降至8.6億美元水平,就只有依靠匯率去調節。
可是,在美國鋪天蓋地宣傳人民幣被低估的情況下,人民幣只升不跌的情況只會持續好一段時間,直至人民幣實行自由兌換的一天。當然,大家會問,到底人民幣升值,對美國有何實質的好處?箇中玄機就在為何新興市場出現通脹之時,傳統大國卻面對通縮壓力。明日再談。
黃偉康
(筆者為獨立經濟評論員 ,逢周一至周五見報,wong.waihong@yahoo.com)
2010年09月15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美議員聯署逼人幣升值 國務院智囊警告 隨時爆貿易戰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915&sec_id=15307&subsec_id=15320&art_id=14451761
菅直人續任首相 干預滙市機會降 政局明朗 日圓闖歷史高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915&sec_id=15307&subsec_id=15320&art_id=14451726
美国掀起新一波促压人民币汇率升值浪潮
http://finance.sina.com.cn/j/20100915/06568658527.shtml
黃偉康 論盡股壇 人民幣被高估
對於透過加息去遏抑內地的通脹,基本上我早已排除了有關的可能性,除非一年期央行票據息率突然急升,否則我並不相信人行會突然加息。
而有此概念,時值5月份,當時人行發行之一年期央票息率為1.9264%,近日發行之息率為2.0929%,表現尚算平穩,因為過去4個月累計升幅不足27點子,當一年期央行票息升穿2.2%,大家才提高警覺亦未遲。
至於內地即時加速開放投資渠道,去遏抑投機,令通脹壓力紓緩,此方法我早前已大力反對,因為這只會令內地資金冒不必要的風險,所以開放投資渠道的首要條件,是M2慢慢降至合理水平,最佳的參考是中國的GDP數值。
如何令M2降至合理水平?當然最直接的方法是減少貨幣發行,甚至令貨幣發行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另一個方案就是減少銀行的貸款規模。前者我暫有保留,因為如果中國要推動內需,貨幣發行不應出現「急煞」的情況;後者如果從內地今年新增貸款可望由9.6萬億元人民幣,大幅下跌至今年約7.5萬億元人民幣,根本上已可收到成效。
不過,還有一個方法可以令M2降至合理水平,這就是繼續保持人民幣的匯價平穩。試想想,現時中國的M2發行量約為10萬億美元,這較美國的8.6萬億美元為高,可是中國的GDP卻是美國的三分一,出現如此不協調之現,原因只有兩個:一、是中國發鈔量過急,這從過去幾年之數據可以反映出這個情況,而中國亦在正視之問題;二、是人民幣並沒有被低估,反而是被高估。
在市場已被潛移默化,早已認定人民幣被低估的背景下,要大家相信人民幣沒有被低估,反而有機會被高估,的確難以接受。不過,在說出我的想法前,我必須強調,貨幣真正價值,與最終之走勢,往往會出現兩極化的情況,就以日圓作為一個例子,我估計可見的將來,日圓兌美元會升穿95年的高位,只是從美國的利益出發,從沒有從日本的經濟及日圓的價值作出任何評估,如果真的要由日本自身作考慮,我相信美元兌日圓合理水平應該在105。當然,在美國完成其把戲後,未來3年,美元最終會升至105或更高的水平。
當了解到日圓之匯價變化後,那麼大家是否容易一點去接受人民幣被高估的想法?當然,如果以數據作印證,那麼大家會更易接受。假設由於中國正在急速發展,所以雖然中國的GDP仍未追上美國,可是到2020年應該可以與美國相近,同時由於需要資金發展,所以M2之發行量,亦應該先行10年,那麼中國之 M2合理水平,亦應該在8.6億美元,可是由於我已否定了中國短期大量減少貨幣發行之可能,亦即是要令中國之M2貨幣發行,降至8.6億美元水平,就只有依靠匯率去調節。
可是,在美國鋪天蓋地宣傳人民幣被低估的情況下,人民幣只升不跌的情況只會持續好一段時間,直至人民幣實行自由兌換的一天。當然,大家會問,到底人民幣升值,對美國有何實質的好處?箇中玄機就在為何新興市場出現通脹之時,傳統大國卻面對通縮壓力。明日再談。
黃偉康
(筆者為獨立經濟評論員 ,逢周一至周五見報,wong.waihong@yahoo.com)
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
2010.09.13 Part2[釣魚台爭議的歷史,樓市問題,洛神賦 (一)]
釣魚台爭議的歷史,樓市問題,洛神賦 (一)
2010年09月13日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洛神賦 曹植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
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爾迺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覩一麗人,于巖之畔。
迺援御者而告之曰:
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
御者對曰:
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迺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余告之曰:
其形也,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襛纖得衷,脩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雲髻峨峨,脩眉聯娟。
丹脣外朗,皓齒內鮮。
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瑰姿豔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懽兮,託微波而通辭。
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脩兮,羌習禮而明詩。
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爲期。
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
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
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
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迺衆靈雜遝,命儔嘯侶,
或戲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
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揚輕袿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佇。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陵波微步,羅陉生塵。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
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眄流精,光潤玉顏。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后靜波。
馮夷鳴鼓,女媧清歌。
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
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
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爲衛。
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迴清陽。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
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
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
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遺情想像,顧望懷愁。
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
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霑繁霜而至曙。
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
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2010年09月13日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洛神賦 曹植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
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爾迺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覩一麗人,于巖之畔。
迺援御者而告之曰:
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
御者對曰:
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迺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余告之曰:
其形也,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襛纖得衷,脩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雲髻峨峨,脩眉聯娟。
丹脣外朗,皓齒內鮮。
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瑰姿豔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懽兮,託微波而通辭。
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脩兮,羌習禮而明詩。
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爲期。
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
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
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
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迺衆靈雜遝,命儔嘯侶,
或戲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
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揚輕袿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佇。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陵波微步,羅陉生塵。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
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眄流精,光潤玉顏。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后靜波。
馮夷鳴鼓,女媧清歌。
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
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
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爲衛。
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迴清陽。
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
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
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
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遺情想像,顧望懷愁。
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
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霑繁霜而至曙。
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
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2010.09.13 Part1[南方日報對光明日報,保釣最新發展]
南方日報對光明日報,保釣最新發展
2010年09月13日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南方日報政改社論玄機
柴子文
南方日報社論提出「深圳應對政治體制改革做引領式貢獻」,支持溫家寶政改言論,執筆者之一是「八十後」,掀起「皇甫平」式的改革浪潮。
--------------------------------------------------------------------------------
在深圳召開特區成立三十週年紀念大會的九月六日當天,《南方日報》發表社論,開宗明義提出「深圳應對政治體制改革做引領式貢獻」,並且尖銳地提出:「讓善於改革的人上,不搞改革的人下」,大有當年鄧小平「誰不改革誰下台」的氣魄。
《南方日報》是廣東省委宣傳部主管的喉舌黨報,與南方報業集團其它報紙不同,這份報紙並不走市場化路線,平常報道和言論溫和、不出位。在紀念深圳改革三十週年的當天,刊發這樣旗幟鮮明呼籲政改的社論,意味深長。
亞洲週刊獲悉,這篇社論的執筆者之一為該報評論員,是「八十後」,長期研究與思考政改問題,這次銜命寫作,肩負了和當年「皇甫平」同樣的重任。為了準備這篇重量級文章,放假潛心寫作,用兩天時間完成。這一社論被視為有意向當年「皇甫平」看齊,在特區成立三十年、改革又一次遇到嚴重阻力的時候,做「大文章」探討如何推動中國的改革。雖然壓力比當年更大,但鑒於各地改革出現停滯甚至倒退,該報評論部認為,現在是到了促進政治改革、回擊黨內反改革勢力的時候了,社論在這方面只是貫徹十七大報告的精神,最大的「後台」是胡錦濤關於推進改革開放的言論和溫家寶視察深圳的講話精神。
《南方日報》這篇社論的筆調風格與一般黨報社論不同,少有套話、空話,多用口語行文,活潑清晰,直截了當。社論罕見的為改革點將,一些被官方媒體長期屏蔽的名字重被提及,胡耀邦、梁湘也被稱為「改革家」。
值得關注的是,這篇社論總結如今深圳改革停滯的原因時指出:「特區業已形成了龐大的既得利益者集團,這批集團過去可能是改革的推動者和得益者,現在卻可能衍變成了改革的阻力,或者假改革之名謀集團私益。在既得利益者集團坐大的情況下,推動改革必須需要足夠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殺出一條血路來』並不能只是作為一種紀念口號而存在,它是新改革的必然要求。特區是改革的旗幟和方向,新時期改革過大關特區不能缺位、失位。如果特區不能為『過大關』作出重要貢獻,不能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形成重大突破,那麼就應當讓善於改革的人上,不搞改革的人下。」
九月六日的《南方日報》還推出三十個版的深圳特區三十週年特刊,並在第二版以整版篇幅刊登「政治體制改革:未來特區新使命」的專題評論,四篇署名文章分別為:《深化改革開放必須堅持市場化和民主化方向》、《以政治體制改革為核心帶動其它各項改革》、《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特區未來改革發展開局的突破口》、《要在實現公平正義上走在前列》。呼應溫家寶的深圳講話,對政治體制提出具體的改革建言,矛頭直指,提出:「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必須解放思想,突破所謂姓資姓社的新束縛,借鑒人類政治發展和民主建設的有益成果。」
其實,在溫家寶發表深圳講話之後的八月二十四日,《南方日報》已發表評論《新一代改革家應當站出來》,大膽質問:「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十七大召開迄今,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深化了多少﹖社會主義民主擴大了多少﹖社會主義法治健全了多少﹖政治文明發展了多少﹖」
期待新一輩改革家
文章進而提出:「時間不等人,形勢不等人。如果政治體制改革一直玩『溫水吞青蛙』的遊戲,我們的社會將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和政治成本。老一輩改革家在改革初創的年代已經竭盡所能,推動了中國歷史的巨大進步。如今,新一輩改革家應當站出來、站起來,接過改革先賢的接力棒,把改革事業向縱深推進,摒棄一切不適應科學發展的體制和模式,為中華之偉大復興再建新功。」
亞洲週刊獲悉,《南方日報》近期還將繼續推出解讀胡錦濤推進改革言論的系列評論。
轉自《亞洲週刊》將於2010年9月19日出版的24卷37期
深圳經濟特區30年:兩種不同性質的民主不可混淆
來源: 光明日報 2010年09月04日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30年來,深圳憑著“殺出一條血路”的膽略和勇氣,在經濟改革中先行先試、挺立潮頭,使小漁村變成了大都會。與此同時,深圳在政治改革上也多有嘗試。30年中,深圳實行了多輪行政制度的改革,取得了顯著效果。2004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啟動改革,在文化、交通、城管等部門實行了大部制。2009年,深圳政治改革再進一步,全市政府機構從46個大幅減少到31個,並按照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思路,重新調整了行政設置。
在紀念深圳經濟改革30年之際,深圳在政治改革方面的作為也頗受人關注。很多人認為,深圳不僅是經濟改革的急先鋒,也是政治改革的試驗田。毫無疑問,從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廣闊視野來看,深圳在政府機構設置、權力劃分、人員配置等方面的改革嘗試,為拓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之路,積累了點滴經驗,提供了寶貴借鑒。就此而言,30年來,深圳經驗不僅是“經濟”的,也是“政治”的。
不過,在深圳政治改革經驗帶來的期待之中,尤其是關于政府權力的劃分方面,有些認識較為模糊,甚至有混淆概念、盲目比附之嫌。比如,有人會認為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三分,類似于西方政治中的“三權分立”,但范圍有限,不夠清晰。這種簡單的比較,著重于形式,忽略實質內容,很容易產生誤會。究其根源,原因在于此類觀點沒有分清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硬用西方的概念套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
基于現實政治問題,作一些比較研究並無不可,但前提是要劃清兩種民主的根本性質;否則,就難免張冠李戴,得出不當結論。
首先,在回答“由誰統治”這個問題上,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有著截然不同的答案。社會主義民主,堅持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既在人民內部實行最廣泛的民主,又依法對極少數敵人實行最有效的專政;而資本主義民主則是少數人的民主,局限在資產階級內部,本質上就是為了保護生產資料私有制、實現和保障資產階級利益。這種“國體”上的差別至關重要,體現了民主政治鮮明的階級性。因而,如果有人在沒有認清“誰來統治”這個問題之前就去討論具體政治問題的是非,必定是盲人摸象,錯漏百出。
其次,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在“如何統治”的問題上也大相徑庭。社會主義民主堅持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充分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了人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而資本主義民主雖然也標榜“主權在民”、“人人平等”,但在私有制條件下,不論制度形式如何變換,其實質仍然是少數人的輪流坐莊。這種政體上的差異,是我們觀察現實的重要背景,倘若抽掉,必會導致偏頗以至荒謬的判斷。
另外,除開國體和政體上的區別,社會主義民主和資本主義民主在政黨制度、民族關係和基層民主等問題上皆有顯著差異,同樣不可忽略。所有這些不同之處,都是我們進行抉擇和改革的基石。無論是一個地方的試點也好,還是全局性的嘗試也罷,都應基于對兩種不同性質民主的清晰區分和判斷之上。
南方日報:深圳應對政治體制改革作引領式貢獻
來源:南方日報 2010年09月06日
一
經濟特區建立整整三十年了!
三十年裡,一個僅有3萬人的邊陲小漁村,一躍而起為千萬人口的大都市;三十年裡,新中國的第一張股票、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在這裡誕生,沿襲已久的鐵飯碗第一次在這裡被打破……無數個第一次,鑄就了深圳經濟特區的輝煌。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曾以無所畏懼和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引領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風潮。從深圳到珠海再到汕頭,特區改革在廣東更在中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風浪,而改革的航船破浪前行,舢板已然成巨輪。
經濟特區三十年的滄桑巨變雄辯地證明,中央關於興辦經濟特區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中央在經濟特區發展的各個關鍵時期所指引的方向也是完全正確的。經濟特區的成功實踐,向世人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勃勃生機和光輝前景,而這條道路,正是引領當代中國發展的正確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
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向深圳、珠海、汕頭特區,發出了廣為人知的「汪洋三問」:三十而立,特區立起了什麼?迎接三十年,特區要做什麼?未來三十年,特區要幹什麼?
回望特區肇建年代,鄧小平對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勳說,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在任仲夷等一代改革家的堅持和努力下,通過不斷的解放思想,特區建設者翻過一座又一座高山,趟過一條又一條險灘,終於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左」的迷霧,使市場經濟制度得以奠基,使改革開放得以維繫並逐漸凝聚人心與共識。改革開放與解放思想成為時代精神的主流。
1979年3月,國務院批准將廣東省寶安縣改為深圳市,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市劃出327.5平方公里試辦經濟特區。自此以後,這區區30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承載了一個民族變革的重任。今日看來,搞開放搞招商搞民營經濟搞資本運營已是發展的常識,但在姓社姓資時常掀起爭論的年代,在左的意識形態仍然盤桓不去的年代,特區是在以一己之發展博改革之存亡。
三十年風雨如晦,特區究竟立起了什麼?改革。沒有改革便沒有深圳的今天,沒有改革,中國至少不會那麼迅速地從文革的傷痛中走出,彌合億萬人的精神傷口,讓古老中華重新煥發活力。改革之於特區,是特區之魂,特區之於中國,是改革之矛。中國太大,牽一髮而動全身,改革一旦在全局層面走錯航向,所帶來的震盪將使社會面臨斷裂的風險。創辦特區,其目的既是讓改革開放有一個先發地,亦是給全面改革留有一個思考、轉圜的空間,所謂摸著石頭過河,特區的改革者們便是率先摸石頭的人。
事實證明,這步棋走對了。改革自特區出發,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出發,以其崛起之迅速,擊碎流言,讓「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成為一個時代的流行記憶。三十年來,深圳在經濟體制改革上的領先造就了深圳模式,讓深圳崛起在南海之濱,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強國夢想在此騰飛。可以說,在傳統發展時期,深圳以其特有的改革氣質成為鄧小平理論的最佳實踐地,也正是由於深圳、珠海等一系列經濟特區的積極追求,小平南巡才得以讓中國這艘巨大的航船重新回到改革的方向上來。
在那個激動人心的歲月裡,從個體戶到民營企業家,從「星期六工程師」到海歸精英,從打工妹到大學畢業生,經濟特區是無數國人的追夢之地。他們在這裡尋求事業的理想,在這裡追逐成功的喜悅,體驗失敗的苦痛,他們在這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添磚加瓦,他們在這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試驗田里躬耕隴畝。他們是特區千千萬萬個普通建設者,他們也是特區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見證者、參與者,他們敲響了中國飛速發展的時代華章。在那樣一個歲月裡,改革體現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改革也就成為人心所向。
改革共識的凝聚,離不開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以胡耀邦、習仲勳、任仲夷、項南、袁庚、吳南生、梁湘等為代表的一批改革家的艱辛努力。這些改革家以大無畏的氣魄為改革開放披荊斬棘,他們所遭遇的壓力重重疊疊,有的甚至在任上便被明槍暗箭所傷,但他們拋卻了個人私益,一心一意為民族發展,一心一意為改革突破,即便不能全身而退,也要誓死殺出一條改革的血路。特區三十年,我們不能忘記老一輩改革家的艱辛努力。歷史終將證明,誰才是這個民族的精神棟樑,誰才是支撐我們向前進的精神嚮導。
時代需要這樣的改革家,時代呼喚新的改革家。
二
特區已經三十歲了。
三十而立,是一個從蹣跚學步到成熟理性的年紀,也是一個既知道成功之所在,也具備相當反思精神的年紀。一味地歌功頌德不是特區的精神,因為改革也只有改革才是特區安身立命之本。
然而,近年來關於「特區不特」的說法甚囂塵上,身為改革開放標桿的經濟特區,在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後被認為出現了改革動力弱化、改革精神淡化和改革阻力加大的現象。那種上世紀80年代乃至於90年代特區經驗被廣泛學習的場面已很難看到,甚至有的內陸地區公開宣稱已多年不到特區參觀學習了,因為特區的改革事業已不再領先,領先的僅僅是GDP數據。
換一種角度看,「特區不特」正是老一輩改革家的願望,是時代的進步。創造特區的目的是讓特區開拓一條新路,形成特區經驗,再將這種經驗推而廣之,也就是說,讓全國來學習特區,進而使特區不特,這是題中之義。對於全國其他地區而言,通過學習特區經驗迎頭趕上,使改革在不同的地區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較好發展勢頭。許多人把「特區」看成了特殊優惠政策的代名詞,在改革的初期也確實存在這種現象,當時,中央在制度、資本、土地開發等諸多方面給予了特區優惠政策,使特區能夠打破常規搞發展。但時過境遷,改革開放已經是全國共識,再指望中央明文規定特殊政策形成比較優勢搞領先改革,不免畏首畏尾。
對於全國而言,「特區不特」是好事,也不是好事。一方面,其他地區的改革開放全面開花,一方面,特區卻逐漸喪失了改革的動力,也便產生了特區的發展危機。對於特區來說,改革是特區安身立命之本,如果特區不能在改革上做出新成就,不能夠再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新鮮經驗,那麼,特區既已不特,便不能繼續稱之為特區了。然而,中央並未取消經濟特區,不但未取消,而且多次強調,特區依然是特區,依然是改革開放的旗幟和風向標,特區既然還是特區,就必然還將「特」下去。
靠什麼「特」呢?
不是在原有的道路上亦步亦趨,不是搞一些小打小鬧式的變化,更不是一遇到阻力就後撤,這不是特區的氣質。特區的過去是改革,未來是改革,當下更要求依靠改革。沒有改革,特區便沒有了「魂」,沒有改革,特區便將湮沒於世,將改革開放試驗區拱手相讓。雖然這些年來一些綜合改革試驗區如火如荼,但綜合改革試驗區畢竟還不是特區,特區不能也不應該退而居其次,看著別人在改革上形成新突破,而自己捧著特區的金飯碗張口要政策。然而,如果一切的政策中央已然清楚,一切的開放中央已胸有成竹,又何須特區先行先試呢?
對於特區的當下和未來,社會在思考,特區也在求索。近兩年,《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相繼出台,深圳也在重新定位,比如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國經濟中心城市」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等等。深圳要尋回自己的改革魂,重塑改革形象,推動鄧小平同志一手締造的改革開放事業跨步向前進。這就要求特區的改革不能僅僅局限於經濟體制領域,必須從政治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等多方面有所建樹。
在這樣一個目標下,特區的成敗不在於經濟總量的增多,甚至也不在於人均GDP的增加,而在於推出了多少改革措施,有多少改革失敗,失敗可否為全國警醒,又有多少改革成功,成功可否在全國推廣。
為中央解憂,為改革排難,為民眾爭幸福,為社會求正義,為公民踐法治,為國家舉民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特區。
三
東方風來滿眼春。
鄧小平同志曾先後兩次南巡,每一次南巡,深圳、珠海這些經濟特區都是重中之重。「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這是1984年小平同志第一次南巡時為深圳特區的題詞。這句著名的題詞和小平同志的巨幅畫像樹立在深圳的中心區域,每天都在張望著深圳的改革發展。小平同志在這裡數次為改革開放鼓勁加油,又在改革的艱難歲月裡為改革撥正航向,正是由於經濟特區的發展和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逐步成型,並逐漸形成鄧小平理論。
而今,小平同志已經離開我們13個年頭了。13年裡,中國再次發生了顯著變化,以高消耗、高污染為代表的唯GDP是從的傳統發展模式逐步走向盡頭,以低能耗、高科技等為代表的以綜合發展為要的科學發展模式日益興起。因此,對於經濟特區來說,改革的思路也必須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過去經濟特區在傳統發展觀模式下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現在經濟特區能否在科學發展觀模式下再次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呢?
下一個三十年,特區理應也必須有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從來都不是停滯的理論、死板的理論,而是不斷發展、不斷開拓的理論。深圳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必然會更早面臨其他改革配套與否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意味著特區需要用更遠的眼光、更高的目標來重新衡量自己。比如向新加坡叫板,就不僅僅是在經濟總量上向別人叫板,也應當在政治治理、公共服務、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等各個方面叫板。既然是綜合性的叫板,就絕對不能「一切向錢看」,而要在綜合體制改革上下大工夫。對於特區來說,衡量一個官員的成功與否,不是GDP的增長,不是又辦了什麼重要節慶,而是在制度改革上有沒有作出新的成績,只有改革上的政績才是特區真正的政績。
這些年來,每個特區都搞過多場問計會,然而問計之後所推出的新的制度改革仍然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訴求。其中關鍵便是在過去的傳統發展時代,特區業已形成了龐大的既得利益者集團,這批集團過去可能是改革的推動者和得益者,現在卻可能衍變成了改革的阻力,或者假改革之名謀集團私益。在既得利益者集團坐大的情況下,推動改革必須需要足夠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殺出一條血路來」並不能只是作為一種紀念口號而存在,它是新改革的必然要求。
特區是改革的旗幟和方向,新時期改革過大關特區不能缺位、失位。如果特區不能為「過大關」作出重要貢獻,不能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形成重大突破,那麼就應當讓善於改革的人上,不搞改革的人下。
四
今天,站在特區建立三十年的門檻上,我們更應當謀劃未來。只要特區的稱號一天還在,未來的特區便必須做特區該為之事。不僅在經濟體制改革領域作出引領式貢獻,也應當在政治體制改革領域作出引領式貢獻,這既是對總設計師等改革先賢的告慰,也是對下一個三十年的期許。早在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就講過,政治體制改革要與經濟體制改革配套。而今,深圳在經濟體制改革領域的深耕取得了巨大成效,那麼,深圳等特區能夠在政治體制改革領域做出同樣的成就嗎?舉世關注。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一句俗語。如果特區還想保有下一個三十年的輝煌,避免出現三十年輝煌、三十年落寞的局面,必然需要有長遠的眼光、科學的佈局和對發展規律的尊重。重溫過去的輝煌,是從過去出發,而不是一味享有過去的改革所帶來的成果。特區理應明白,在全國普遍開放的情況下,特區不可能壟斷中國的改革開放權,不可能總是享有中央所給予的具體的優惠政策,特區要想引領改革開放,必然需要具備憂患意識。
憂患是什麼?是需要不斷地反省。反省成功的不足之處,反省改革的漏洞所在。如果總是把歌功頌德當成主旋律,把反思批評當成洪水猛獸,那麼我們的改革必然掉進一個又一個的陷阱。可惜,在有的地方,很少看見輿論上有批評的聲音,說真話難,聽真話難,什麼都以講政治、講大局的說辭來給予迴避,處處在輿論上營造一片安樂祥和的景象,看起來美妙無比,實際上未必如是。如果大家都不實事求是,只看自己想看的,只聽自己想聽的,改革極有可能被虛無化,改革也就會走入死胡同。近年來,社會上曾經有過「改革之死」的說法,改革倘若闖關失敗,果真走入死胡同,既是中國之悲哀,也是特區之失位,首先需要問責的便是特區。
改革當然是不會「死」的,因為改革已經從舊改革階段進入新改革階段,舊改革之「死」所帶來的是新改革的新生。當特區初建之時,生機勃勃,這是由於我們從文革的慘痛中走來,天下思變,人心聚於改革,改革的阻力要比今天小得多。然而,我們今天站在上一輪改革的肩膀上,面對困難,不應妄自菲薄,也不能驕狂自大,而應當看到當今天下之人心,亦在思變,思之和諧社會,思之科學發展,思之民主法治,思之以人為本。
1980年,在廣東、福建兩省會議制定的文件中,正式提出「經濟特區」概念。今天,我們紀唸經濟特區建立三十週年,亦應當讓特區再度出發,不僅擴大特區的地盤,亦擴大特區的內涵,為新的改革事業作出影響更為深遠的貢獻。
讓我們共同上下求索!
2010年09月13日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南方日報政改社論玄機
柴子文
南方日報社論提出「深圳應對政治體制改革做引領式貢獻」,支持溫家寶政改言論,執筆者之一是「八十後」,掀起「皇甫平」式的改革浪潮。
--------------------------------------------------------------------------------
在深圳召開特區成立三十週年紀念大會的九月六日當天,《南方日報》發表社論,開宗明義提出「深圳應對政治體制改革做引領式貢獻」,並且尖銳地提出:「讓善於改革的人上,不搞改革的人下」,大有當年鄧小平「誰不改革誰下台」的氣魄。
《南方日報》是廣東省委宣傳部主管的喉舌黨報,與南方報業集團其它報紙不同,這份報紙並不走市場化路線,平常報道和言論溫和、不出位。在紀念深圳改革三十週年的當天,刊發這樣旗幟鮮明呼籲政改的社論,意味深長。
亞洲週刊獲悉,這篇社論的執筆者之一為該報評論員,是「八十後」,長期研究與思考政改問題,這次銜命寫作,肩負了和當年「皇甫平」同樣的重任。為了準備這篇重量級文章,放假潛心寫作,用兩天時間完成。這一社論被視為有意向當年「皇甫平」看齊,在特區成立三十年、改革又一次遇到嚴重阻力的時候,做「大文章」探討如何推動中國的改革。雖然壓力比當年更大,但鑒於各地改革出現停滯甚至倒退,該報評論部認為,現在是到了促進政治改革、回擊黨內反改革勢力的時候了,社論在這方面只是貫徹十七大報告的精神,最大的「後台」是胡錦濤關於推進改革開放的言論和溫家寶視察深圳的講話精神。
《南方日報》這篇社論的筆調風格與一般黨報社論不同,少有套話、空話,多用口語行文,活潑清晰,直截了當。社論罕見的為改革點將,一些被官方媒體長期屏蔽的名字重被提及,胡耀邦、梁湘也被稱為「改革家」。
值得關注的是,這篇社論總結如今深圳改革停滯的原因時指出:「特區業已形成了龐大的既得利益者集團,這批集團過去可能是改革的推動者和得益者,現在卻可能衍變成了改革的阻力,或者假改革之名謀集團私益。在既得利益者集團坐大的情況下,推動改革必須需要足夠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殺出一條血路來』並不能只是作為一種紀念口號而存在,它是新改革的必然要求。特區是改革的旗幟和方向,新時期改革過大關特區不能缺位、失位。如果特區不能為『過大關』作出重要貢獻,不能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形成重大突破,那麼就應當讓善於改革的人上,不搞改革的人下。」
九月六日的《南方日報》還推出三十個版的深圳特區三十週年特刊,並在第二版以整版篇幅刊登「政治體制改革:未來特區新使命」的專題評論,四篇署名文章分別為:《深化改革開放必須堅持市場化和民主化方向》、《以政治體制改革為核心帶動其它各項改革》、《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特區未來改革發展開局的突破口》、《要在實現公平正義上走在前列》。呼應溫家寶的深圳講話,對政治體制提出具體的改革建言,矛頭直指,提出:「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必須解放思想,突破所謂姓資姓社的新束縛,借鑒人類政治發展和民主建設的有益成果。」
其實,在溫家寶發表深圳講話之後的八月二十四日,《南方日報》已發表評論《新一代改革家應當站出來》,大膽質問:「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十七大召開迄今,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深化了多少﹖社會主義民主擴大了多少﹖社會主義法治健全了多少﹖政治文明發展了多少﹖」
期待新一輩改革家
文章進而提出:「時間不等人,形勢不等人。如果政治體制改革一直玩『溫水吞青蛙』的遊戲,我們的社會將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和政治成本。老一輩改革家在改革初創的年代已經竭盡所能,推動了中國歷史的巨大進步。如今,新一輩改革家應當站出來、站起來,接過改革先賢的接力棒,把改革事業向縱深推進,摒棄一切不適應科學發展的體制和模式,為中華之偉大復興再建新功。」
亞洲週刊獲悉,《南方日報》近期還將繼續推出解讀胡錦濤推進改革言論的系列評論。
轉自《亞洲週刊》將於2010年9月19日出版的24卷37期
深圳經濟特區30年:兩種不同性質的民主不可混淆
來源: 光明日報 2010年09月04日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30年來,深圳憑著“殺出一條血路”的膽略和勇氣,在經濟改革中先行先試、挺立潮頭,使小漁村變成了大都會。與此同時,深圳在政治改革上也多有嘗試。30年中,深圳實行了多輪行政制度的改革,取得了顯著效果。2004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啟動改革,在文化、交通、城管等部門實行了大部制。2009年,深圳政治改革再進一步,全市政府機構從46個大幅減少到31個,並按照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思路,重新調整了行政設置。
在紀念深圳經濟改革30年之際,深圳在政治改革方面的作為也頗受人關注。很多人認為,深圳不僅是經濟改革的急先鋒,也是政治改革的試驗田。毫無疑問,從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廣闊視野來看,深圳在政府機構設置、權力劃分、人員配置等方面的改革嘗試,為拓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之路,積累了點滴經驗,提供了寶貴借鑒。就此而言,30年來,深圳經驗不僅是“經濟”的,也是“政治”的。
不過,在深圳政治改革經驗帶來的期待之中,尤其是關于政府權力的劃分方面,有些認識較為模糊,甚至有混淆概念、盲目比附之嫌。比如,有人會認為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三分,類似于西方政治中的“三權分立”,但范圍有限,不夠清晰。這種簡單的比較,著重于形式,忽略實質內容,很容易產生誤會。究其根源,原因在于此類觀點沒有分清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硬用西方的概念套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
基于現實政治問題,作一些比較研究並無不可,但前提是要劃清兩種民主的根本性質;否則,就難免張冠李戴,得出不當結論。
首先,在回答“由誰統治”這個問題上,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有著截然不同的答案。社會主義民主,堅持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既在人民內部實行最廣泛的民主,又依法對極少數敵人實行最有效的專政;而資本主義民主則是少數人的民主,局限在資產階級內部,本質上就是為了保護生產資料私有制、實現和保障資產階級利益。這種“國體”上的差別至關重要,體現了民主政治鮮明的階級性。因而,如果有人在沒有認清“誰來統治”這個問題之前就去討論具體政治問題的是非,必定是盲人摸象,錯漏百出。
其次,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在“如何統治”的問題上也大相徑庭。社會主義民主堅持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充分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了人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而資本主義民主雖然也標榜“主權在民”、“人人平等”,但在私有制條件下,不論制度形式如何變換,其實質仍然是少數人的輪流坐莊。這種政體上的差異,是我們觀察現實的重要背景,倘若抽掉,必會導致偏頗以至荒謬的判斷。
另外,除開國體和政體上的區別,社會主義民主和資本主義民主在政黨制度、民族關係和基層民主等問題上皆有顯著差異,同樣不可忽略。所有這些不同之處,都是我們進行抉擇和改革的基石。無論是一個地方的試點也好,還是全局性的嘗試也罷,都應基于對兩種不同性質民主的清晰區分和判斷之上。
南方日報:深圳應對政治體制改革作引領式貢獻
來源:南方日報 2010年09月06日
一
經濟特區建立整整三十年了!
三十年裡,一個僅有3萬人的邊陲小漁村,一躍而起為千萬人口的大都市;三十年裡,新中國的第一張股票、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在這裡誕生,沿襲已久的鐵飯碗第一次在這裡被打破……無數個第一次,鑄就了深圳經濟特區的輝煌。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曾以無所畏懼和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引領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風潮。從深圳到珠海再到汕頭,特區改革在廣東更在中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風浪,而改革的航船破浪前行,舢板已然成巨輪。
經濟特區三十年的滄桑巨變雄辯地證明,中央關於興辦經濟特區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中央在經濟特區發展的各個關鍵時期所指引的方向也是完全正確的。經濟特區的成功實踐,向世人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勃勃生機和光輝前景,而這條道路,正是引領當代中國發展的正確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
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向深圳、珠海、汕頭特區,發出了廣為人知的「汪洋三問」:三十而立,特區立起了什麼?迎接三十年,特區要做什麼?未來三十年,特區要幹什麼?
回望特區肇建年代,鄧小平對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勳說,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在任仲夷等一代改革家的堅持和努力下,通過不斷的解放思想,特區建設者翻過一座又一座高山,趟過一條又一條險灘,終於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左」的迷霧,使市場經濟制度得以奠基,使改革開放得以維繫並逐漸凝聚人心與共識。改革開放與解放思想成為時代精神的主流。
1979年3月,國務院批准將廣東省寶安縣改為深圳市,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市劃出327.5平方公里試辦經濟特區。自此以後,這區區30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承載了一個民族變革的重任。今日看來,搞開放搞招商搞民營經濟搞資本運營已是發展的常識,但在姓社姓資時常掀起爭論的年代,在左的意識形態仍然盤桓不去的年代,特區是在以一己之發展博改革之存亡。
三十年風雨如晦,特區究竟立起了什麼?改革。沒有改革便沒有深圳的今天,沒有改革,中國至少不會那麼迅速地從文革的傷痛中走出,彌合億萬人的精神傷口,讓古老中華重新煥發活力。改革之於特區,是特區之魂,特區之於中國,是改革之矛。中國太大,牽一髮而動全身,改革一旦在全局層面走錯航向,所帶來的震盪將使社會面臨斷裂的風險。創辦特區,其目的既是讓改革開放有一個先發地,亦是給全面改革留有一個思考、轉圜的空間,所謂摸著石頭過河,特區的改革者們便是率先摸石頭的人。
事實證明,這步棋走對了。改革自特區出發,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出發,以其崛起之迅速,擊碎流言,讓「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成為一個時代的流行記憶。三十年來,深圳在經濟體制改革上的領先造就了深圳模式,讓深圳崛起在南海之濱,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強國夢想在此騰飛。可以說,在傳統發展時期,深圳以其特有的改革氣質成為鄧小平理論的最佳實踐地,也正是由於深圳、珠海等一系列經濟特區的積極追求,小平南巡才得以讓中國這艘巨大的航船重新回到改革的方向上來。
在那個激動人心的歲月裡,從個體戶到民營企業家,從「星期六工程師」到海歸精英,從打工妹到大學畢業生,經濟特區是無數國人的追夢之地。他們在這裡尋求事業的理想,在這裡追逐成功的喜悅,體驗失敗的苦痛,他們在這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添磚加瓦,他們在這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試驗田里躬耕隴畝。他們是特區千千萬萬個普通建設者,他們也是特區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見證者、參與者,他們敲響了中國飛速發展的時代華章。在那樣一個歲月裡,改革體現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改革也就成為人心所向。
改革共識的凝聚,離不開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以胡耀邦、習仲勳、任仲夷、項南、袁庚、吳南生、梁湘等為代表的一批改革家的艱辛努力。這些改革家以大無畏的氣魄為改革開放披荊斬棘,他們所遭遇的壓力重重疊疊,有的甚至在任上便被明槍暗箭所傷,但他們拋卻了個人私益,一心一意為民族發展,一心一意為改革突破,即便不能全身而退,也要誓死殺出一條改革的血路。特區三十年,我們不能忘記老一輩改革家的艱辛努力。歷史終將證明,誰才是這個民族的精神棟樑,誰才是支撐我們向前進的精神嚮導。
時代需要這樣的改革家,時代呼喚新的改革家。
二
特區已經三十歲了。
三十而立,是一個從蹣跚學步到成熟理性的年紀,也是一個既知道成功之所在,也具備相當反思精神的年紀。一味地歌功頌德不是特區的精神,因為改革也只有改革才是特區安身立命之本。
然而,近年來關於「特區不特」的說法甚囂塵上,身為改革開放標桿的經濟特區,在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後被認為出現了改革動力弱化、改革精神淡化和改革阻力加大的現象。那種上世紀80年代乃至於90年代特區經驗被廣泛學習的場面已很難看到,甚至有的內陸地區公開宣稱已多年不到特區參觀學習了,因為特區的改革事業已不再領先,領先的僅僅是GDP數據。
換一種角度看,「特區不特」正是老一輩改革家的願望,是時代的進步。創造特區的目的是讓特區開拓一條新路,形成特區經驗,再將這種經驗推而廣之,也就是說,讓全國來學習特區,進而使特區不特,這是題中之義。對於全國其他地區而言,通過學習特區經驗迎頭趕上,使改革在不同的地區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較好發展勢頭。許多人把「特區」看成了特殊優惠政策的代名詞,在改革的初期也確實存在這種現象,當時,中央在制度、資本、土地開發等諸多方面給予了特區優惠政策,使特區能夠打破常規搞發展。但時過境遷,改革開放已經是全國共識,再指望中央明文規定特殊政策形成比較優勢搞領先改革,不免畏首畏尾。
對於全國而言,「特區不特」是好事,也不是好事。一方面,其他地區的改革開放全面開花,一方面,特區卻逐漸喪失了改革的動力,也便產生了特區的發展危機。對於特區來說,改革是特區安身立命之本,如果特區不能在改革上做出新成就,不能夠再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新鮮經驗,那麼,特區既已不特,便不能繼續稱之為特區了。然而,中央並未取消經濟特區,不但未取消,而且多次強調,特區依然是特區,依然是改革開放的旗幟和風向標,特區既然還是特區,就必然還將「特」下去。
靠什麼「特」呢?
不是在原有的道路上亦步亦趨,不是搞一些小打小鬧式的變化,更不是一遇到阻力就後撤,這不是特區的氣質。特區的過去是改革,未來是改革,當下更要求依靠改革。沒有改革,特區便沒有了「魂」,沒有改革,特區便將湮沒於世,將改革開放試驗區拱手相讓。雖然這些年來一些綜合改革試驗區如火如荼,但綜合改革試驗區畢竟還不是特區,特區不能也不應該退而居其次,看著別人在改革上形成新突破,而自己捧著特區的金飯碗張口要政策。然而,如果一切的政策中央已然清楚,一切的開放中央已胸有成竹,又何須特區先行先試呢?
對於特區的當下和未來,社會在思考,特區也在求索。近兩年,《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相繼出台,深圳也在重新定位,比如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國經濟中心城市」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等等。深圳要尋回自己的改革魂,重塑改革形象,推動鄧小平同志一手締造的改革開放事業跨步向前進。這就要求特區的改革不能僅僅局限於經濟體制領域,必須從政治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等多方面有所建樹。
在這樣一個目標下,特區的成敗不在於經濟總量的增多,甚至也不在於人均GDP的增加,而在於推出了多少改革措施,有多少改革失敗,失敗可否為全國警醒,又有多少改革成功,成功可否在全國推廣。
為中央解憂,為改革排難,為民眾爭幸福,為社會求正義,為公民踐法治,為國家舉民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特區。
三
東方風來滿眼春。
鄧小平同志曾先後兩次南巡,每一次南巡,深圳、珠海這些經濟特區都是重中之重。「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這是1984年小平同志第一次南巡時為深圳特區的題詞。這句著名的題詞和小平同志的巨幅畫像樹立在深圳的中心區域,每天都在張望著深圳的改革發展。小平同志在這裡數次為改革開放鼓勁加油,又在改革的艱難歲月裡為改革撥正航向,正是由於經濟特區的發展和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逐步成型,並逐漸形成鄧小平理論。
而今,小平同志已經離開我們13個年頭了。13年裡,中國再次發生了顯著變化,以高消耗、高污染為代表的唯GDP是從的傳統發展模式逐步走向盡頭,以低能耗、高科技等為代表的以綜合發展為要的科學發展模式日益興起。因此,對於經濟特區來說,改革的思路也必須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過去經濟特區在傳統發展觀模式下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現在經濟特區能否在科學發展觀模式下再次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呢?
下一個三十年,特區理應也必須有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從來都不是停滯的理論、死板的理論,而是不斷發展、不斷開拓的理論。深圳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必然會更早面臨其他改革配套與否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意味著特區需要用更遠的眼光、更高的目標來重新衡量自己。比如向新加坡叫板,就不僅僅是在經濟總量上向別人叫板,也應當在政治治理、公共服務、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等各個方面叫板。既然是綜合性的叫板,就絕對不能「一切向錢看」,而要在綜合體制改革上下大工夫。對於特區來說,衡量一個官員的成功與否,不是GDP的增長,不是又辦了什麼重要節慶,而是在制度改革上有沒有作出新的成績,只有改革上的政績才是特區真正的政績。
這些年來,每個特區都搞過多場問計會,然而問計之後所推出的新的制度改革仍然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訴求。其中關鍵便是在過去的傳統發展時代,特區業已形成了龐大的既得利益者集團,這批集團過去可能是改革的推動者和得益者,現在卻可能衍變成了改革的阻力,或者假改革之名謀集團私益。在既得利益者集團坐大的情況下,推動改革必須需要足夠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殺出一條血路來」並不能只是作為一種紀念口號而存在,它是新改革的必然要求。
特區是改革的旗幟和方向,新時期改革過大關特區不能缺位、失位。如果特區不能為「過大關」作出重要貢獻,不能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形成重大突破,那麼就應當讓善於改革的人上,不搞改革的人下。
四
今天,站在特區建立三十年的門檻上,我們更應當謀劃未來。只要特區的稱號一天還在,未來的特區便必須做特區該為之事。不僅在經濟體制改革領域作出引領式貢獻,也應當在政治體制改革領域作出引領式貢獻,這既是對總設計師等改革先賢的告慰,也是對下一個三十年的期許。早在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就講過,政治體制改革要與經濟體制改革配套。而今,深圳在經濟體制改革領域的深耕取得了巨大成效,那麼,深圳等特區能夠在政治體制改革領域做出同樣的成就嗎?舉世關注。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一句俗語。如果特區還想保有下一個三十年的輝煌,避免出現三十年輝煌、三十年落寞的局面,必然需要有長遠的眼光、科學的佈局和對發展規律的尊重。重溫過去的輝煌,是從過去出發,而不是一味享有過去的改革所帶來的成果。特區理應明白,在全國普遍開放的情況下,特區不可能壟斷中國的改革開放權,不可能總是享有中央所給予的具體的優惠政策,特區要想引領改革開放,必然需要具備憂患意識。
憂患是什麼?是需要不斷地反省。反省成功的不足之處,反省改革的漏洞所在。如果總是把歌功頌德當成主旋律,把反思批評當成洪水猛獸,那麼我們的改革必然掉進一個又一個的陷阱。可惜,在有的地方,很少看見輿論上有批評的聲音,說真話難,聽真話難,什麼都以講政治、講大局的說辭來給予迴避,處處在輿論上營造一片安樂祥和的景象,看起來美妙無比,實際上未必如是。如果大家都不實事求是,只看自己想看的,只聽自己想聽的,改革極有可能被虛無化,改革也就會走入死胡同。近年來,社會上曾經有過「改革之死」的說法,改革倘若闖關失敗,果真走入死胡同,既是中國之悲哀,也是特區之失位,首先需要問責的便是特區。
改革當然是不會「死」的,因為改革已經從舊改革階段進入新改革階段,舊改革之「死」所帶來的是新改革的新生。當特區初建之時,生機勃勃,這是由於我們從文革的慘痛中走來,天下思變,人心聚於改革,改革的阻力要比今天小得多。然而,我們今天站在上一輪改革的肩膀上,面對困難,不應妄自菲薄,也不能驕狂自大,而應當看到當今天下之人心,亦在思變,思之和諧社會,思之科學發展,思之民主法治,思之以人為本。
1980年,在廣東、福建兩省會議制定的文件中,正式提出「經濟特區」概念。今天,我們紀唸經濟特區建立三十週年,亦應當讓特區再度出發,不僅擴大特區的地盤,亦擴大特區的內涵,為新的改革事業作出影響更為深遠的貢獻。
讓我們共同上下求索!
2010年9月10日星期五
2010年9月8日星期三
2010.09.08 Part2[高規格接待李嘉誠原因,starfucks]
高規格接待李嘉誠原因,starfucks
2010年09月08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星巴克山寨店叫「Star Fucks」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908&sec_id=15335&subsec_id=15336&art_id=14427630
2010年09月08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星巴克山寨店叫「Star Fucks」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908&sec_id=15335&subsec_id=15336&art_id=14427630
2010.09.08 Part1[強積金,最底工資,通識,馬尼拉事件的後續發展,胡李會]
強積金,最底工資,通識,馬尼拉事件的後續發展,胡李會
2010年09月08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2010年09月08日
主持:蕭若元,阿偉,靳民知,劉嗡
HKReporter myRadio Video Stream & Shoutcast
分台後的節目好飄忽!
整左版將HKReporter 1,2台及myRadio既video Stream & Shoutcast 綜合埋一齊既page.
(Video 好細,不過可以full screen)
http://hkwebmedia.blogspot.com
整左版將HKReporter 1,2台及myRadio既video Stream & Shoutcast 綜合埋一齊既page.
(Video 好細,不過可以full screen)
http://hkwebmedia.blogspot.com
2010年9月6日星期一
2010.09.06 Part2[深圳是言論開放的試點?,胡接見李嘉誠的原因,王光亞接中聯辦,量化寬鬆再來,外匯儲備扶貧]
深圳是言論開放的試點?,胡接見李嘉誠的原因,王光亞接中聯辦,量化寬鬆再來,外匯儲備扶貧
2010年09月06日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2010年09月06日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2010.09.06 Part1[劉慧卿,成龍,深圳歷史,胡主席深圳講話]
劉慧卿,成龍,深圳歷史,胡主席深圳講話,深圳的前路
2010年09月06日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深圳,你被誰拋棄?
時間:2002-11-17 來源:人民日報BBS論壇 作者:我為伊狂
--------------------------------------------------------------------------------
2002年10月12日,深圳,陽光明媚。
蓮花山上,小平同志目光深邃,步履矯健……
蓮花山下,第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隆重開幕。這一年一度的高交會不但是深圳市全力以赴的重要經濟活動,同時也成了深圳市的一大節日和勝景。每屆高交會都有成千上萬的觀眾湧入會場,不少人就是為了看一個新奇。不過,與往屆相比,今年的高交會多少讓深圳人有一點沉重,因為不久前傳出消息,在深圳本土發展起來的兩大高科技企業——中興和華為擬把總部遷往上海!在中國四大通訊設備商「巨大中華」(巨龍、大唐、中興、華為)之中,中興和華為在這個稱呼中雖然靠後,但這兩大企業的實力卻居於前列。作為深圳的兩大骨幹企業,中興和華為對有志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深圳可謂意義重大,因此,無論中興和華為要「棄」深圳而去的消息是真是假,都足以震撼直插雲霄的賽格廣場。
對於深圳來說,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02年9月16日平安保險於上海宣佈,將在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投資20億元建造平安金融大廈,據稱這座大廈「約有交通銀行大廈和中銀大廈合起來大小」。這聽起來好像是深圳企業北上擴張,但據業內人士稱,平安保險的核心業務部門已基本遷往上海,包括不久前遷出的的集團投資管理中心,平安保險已經「金蟬脫殼」——公司實際上已遷往上海,但名義上的總部還留在深圳。2000年以來,關於平安保險欲遷上海的傳聞一直不斷,平安保險也似乎特意避開這個話題,在「遷都」問題上採取了低調的逐步轉移策略,因而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令人震撼的消息接踵而至。有媒體披露,招商銀行遷址上海一事正在全面論證之中。儘管「遷都」消息馬上被招行高層否認,但招商銀行似乎也在實施和平安保險相同的策略,逐步脫「殼」。早在去年,招商銀行已經把信用卡中心遷至上海,經過一年的良性運作,招行信用卡中心將於2002年12月1日正式向全國發行貸記卡。招商銀行同平安保險一樣,都是深圳本土發展起來的金融企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之後都成為在國內有影響有競爭力的大型金融企業,而且招商銀行還是深圳市排名第一的納稅大戶,因此招商銀行總部如果遷往上海的話,對深圳的打擊可想而知。
金融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如同地王大廈和賽格廣場一樣,支撐起特區經濟的絢麗天空。招行和平保,是深圳金融產業的龍頭;中興和華為,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骨幹。如果這四大金剛脫「殼」而去,深圳的金融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無疑被釜底抽薪,深圳還能有未來嗎?縱覽風雲的地王大廈和賽格廣場還能風光依舊嗎?
除了這四大金剛的「遷都」傳聞外,還有一些已經是事實但似乎不重要的消息——中信證券總部擬回遷北京,去年才在深圳成立的漢唐證券總部已遷往上海,另外,全球500強之首的沃爾瑪在未來一段時間沃爾瑪將會把採購總部由深圳北遷到上海。沃爾瑪「遷都」不但嚴重打擊了深圳建設國際物流中心的信心,而且給深圳吸引外資的努力潑上一瓢冷水。眾所周知,跨國大公司在深圳設立分公司的本來就很少(一般都會選擇上海、北京、廣州以及細部的成都),更不用說地區總部了。因此,如沃爾瑪真的再將採購部遷往上海,那將對深圳構成巨大壓力。實際上,近年來深圳引進的外資雖在增長,但主要還是來自香港的資金,統計顯示,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對深圳的投資呈遞減趨勢。
一江春水向東流,各路人才也隨潮流而動,把目光投向長三角地區。90年代以前,深圳及其周圍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曾是各路人才爭相湧入的熱土,導致中西部省市一度有「孔雀東南飛」之怨。目前深圳雖然仍是就業熱點城市,寶安北路的人才大市場雖然依舊是人頭攢動,但深圳對人才的吸引力卻已今非昔比了。最近的一份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表明,上海與北京是大學生心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學生將上海作為第一就業目標,北京以27.67%居第二位,深圳以12.13%位居第三。當然,深圳現在人才引進目標趨向高級。80年代,深圳依靠各省市調進人才成就了一個現代化的特區,90年代深圳著力引進重點大學人才迅速發展了金融業何高新技術等產業,21世紀深圳將重點引進海外留學人員以推動深圳的二次創業和發展。為此,深圳推出了引進海外人才七大舉措,著力打造國際人才「自由港」,到2002年9月30日為止,深圳市共引進了751名海外留學人員,這個數字在去年全年引進人才總量283人的基礎上已經翻了一番,顯得形勢很好。但上海、北京、廣州似乎對「海歸派」更有吸引力。正在建設人才高地的上海,是「海歸派」首選的城市。2001年,上海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比上年增長了95%。在此落戶的近2000家「海歸派」企業,幾乎佔據了全國「海歸派」企業的半壁江山。到今年9月,上海就已吸引海外留學人員3萬多人,同時期的北京和廣州吸引人才的勢頭也很猛。對於這種情況,業內人士認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吸引力不如北京、上海,是由於這兩個地方的跨國公司更多,導致人才聚集效應。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深圳對面的香港人普遍希望北上上海、北京工作。據香港政府最近對香港市民的一項調查表明:70%的香港人願意降低10%左右的薪水到內地工作,44%的香港人選擇上海,9%的人願去北京,選擇廣東的占22%,上海成為港人首選的城市。據說,在香港有一句流行的話——你多久沒去上海了?
顯然,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和人才正把目光拋向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在這場關於21世紀經濟話語權的競爭與高級人才的爭奪之中,深圳顯然已經落於下風。沒有了政策優勢,又受制於經濟地理條件,深圳的這種劣勢在競爭中越來越明顯。
深圳,曾經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曾經是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曾經創造了諸多奇跡的經濟特區,曾經是光芒四射的年輕城市,但到現在似乎已黯然失色。
為什麼要拋棄了深圳?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問,當初為什麼會選擇深圳?
歷史的選擇
為什麼要拋棄了深圳?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問,當初為什麼會選擇深圳?
1979年,共和國百廢待興,但春寒猶料峭。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激昂時代,只有改革,共和國才能看到希望的田野,只有開放,共和國才能展開春天的故事,而改革開放的突破口在哪裡呢?鄧小平注意到南海邊的這個小漁村,就在這裡劃了一個圈。這個圈的份量和意義不必多說,但在當時卻引起了爭議。創辦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和突破。然而,國內對辦特區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搞資本主義。爭論的結果是經濟特區還是要搞,但要與作為社會主義主體的內地隔絕開,於是在深圳特區邊上樹立了一道水泥牆,以此隔開經濟特區和內地。這道水泥牆就是香港人和深圳人所說的二線關(深圳與香港之間為一線關),深圳人對於這道關有愛有恨,下面我們再詳細來談它。
時代選擇了深圳,但也只有深圳才能擔當時代賦予的重任。深圳,毗鄰香港,以這個地理優勢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的確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只有兩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達地區(澳門太小,經濟也不發達),那就是香港和台灣。廈門具有面向台灣的地理優勢,在1979年7月與深圳、珠海、汕頭同時被國務院確定試辦經濟特區,但廈門與台灣之間大海相隔太遠,交通不便,地理優勢顯然不如水陸相連的深圳和香港,而且廈門當時還是軍事前沿陣地,不像深圳口岸一直和香港保持著緊密來往。可以說,深圳命中注定要成為一個開創中國新時代的幸運兒。事實上也是這樣。到20世紀末,人們回首中國經濟特區20年的發展里程時,發現中國五大經濟特區(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中只有深圳特區的發展最好,深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廈門和汕頭因走私而元氣大傷,珠海至今仍在吞嚥當年重複建設的苦果,海南則飽嘗了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帶來痛苦。
但是,深圳特區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深圳特區的建設是從蛇口開始的,從荒山野嶺的「蛇口」起步,其中之艱辛可想而知。在「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建立之初,建設者們喊出了一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但就是這個在現在深入人心的口號卻在當時招來全國一片抗議之聲。現在中央電視台正在播出的《激情年代》就反映了這段真實的歷史。現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依然屹立在蛇口工業區,依然成為特區精神的標誌之一。到了1984年,深圳特區已經初具規模,但海外媒體這時候卻說中國經濟特區就是建高樓大廈,同時國內對特區是否成功的疑問不斷,對於中國是否需要辦特區仍不能理解。1984年1月24日至2月17日,鄧小平去南方,特地視察了深圳、珠海、廈門三個特區。經過考察,他對特區的成就表示滿意,並分別為三個特區題詞,給深圳的題詞是:「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此後,關於深圳發展道路的爭論才逐漸淡化下來,深圳也打破了從前依靠外貿出口的產業格局,在繼續發展以輕工、服裝、手錶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體的「三來一補」工業外,開始和中國科學院合作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從此開始了嶄新的發展,於是有了現在的康佳、賽格、華強、飛亞達和華為等。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再次就特區發表講話說:「現在我可以放膽地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決定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懷疑都可以消除了。」
深圳經濟特區是成功的。多年來,深圳不但為香港順利回歸祖國、盡早實現深港銜接,作出了巨大貢獻,發揮了任何其他地區所無法替代的作用,而且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成功地擔負了窗口和試驗田的作用。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到深圳後,深圳又開始了新的騰飛。80年代,160米高的國貿大廈以「三天一層樓」的速度創造了「深圳奇跡」;90年代,383米高的地王大廈又以「九天四層樓」創造了新的深圳速度。現在,深圳為完成深港銜接的歷史任務,正在繼續快速運轉。80年代深圳建立了第一家中科院與地市合辦的深圳科技工業園,科技園在建設早期一時間成為國內各地建設高新技術園區的藍本;90年代深圳成功舉辦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
時代的變遷
但是,1998年以來深圳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緩,發展活力逐步下降。其原因首先來自河對岸、海那邊的香港。
香港,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成功地從製造業主導經濟體系轉型至服務業。在這個過程中,香港不僅是深圳出口的主要對象,也是深圳的最重要海外投資來源,而且香港人也是深圳消費的主力軍。香港對深圳的投資一直保持在60%以上,而且由於近年來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對深圳的投資呈遞減趨勢,香港對深投資更顯重要。在消費方面,香港人紛紛北上置業、娛樂極大地促進了深圳消費。在深圳有個笑話,說深圳對港人消費頗有微辭,認為港人不僅抬高了深圳的房地產價格,而且也提升了深圳「小姐」的身價,對深圳人消費不利。另外,近年深圳方面一直竭力促進深港之間24小時通關,以更方便港人北上消費,但香港方面反應冷淡,二者矛盾隱約可見,但也顯示了港人北上消費對深圳的影響。出口、消費以及投資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三套馬車,而在深圳經濟的三套馬車中香港都顯得舉足輕重。
自1997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濟一蹶不振,其中香港四大行業表現尤甚。過去十多年來的地產泡沫不但令香港經濟急速增長,同時也導致租金及薪酬上升,削弱了香港作為金融及服務中心的競爭力,尤其在金融風暴後表現更為突出。回顧香港的經濟狀況,自1974年至1997年間,二十多年來香港從未出現過通縮,但自金融風暴後,消費物價便一直持續下調,增長比率由正變負,於1999年8月更出現負6.1%的新低,目前香港業界陷入40年以來的最低潮。儘管深圳依托國內良好的經濟形勢,經濟還能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但香港經濟的持續低迷帶來的負面影響卻在逐步擴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從局部試驗性的階段開始向普遍改革推進。搞市場經濟、對外開放、與國際市場接軌,已經成為全中國的要求,不能再把優惠局限於幾個特殊的區域。而這也意味著,在中國加入WTO的背景下,經濟特區正在越來越失去其特殊性。儘管每一個經濟特區都不願意放棄其特殊性,但它們仍然不能不接受一個越來越明顯的現實:經濟特區在中國的歷史使命已經完結。加入WTO後,「經濟特區」似乎更沒有存在的理由,因為經濟特區是與WTO的精神相違背的。可見,在對外與對內開放的雙重壓力之下,經濟特區的存在已經喪失了重要的政策基礎,窗口作用顯著下降的深圳難以再享有特殊政策和照顧,來擔負改革試驗田的重任。此外,深圳需要直接面對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競爭。然而,對深圳經濟打擊最大的還是2000年深圳交易所停止發行新股,導致深圳的資金流量減少,直接影響了深圳金融業以至整體經濟的發展。
資本的興衰
「深圳經濟特區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也是金融業大發展的歷史。」
這是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黃麗滿同志在2002年09月26日的講話。這個評價很到位,而且可以進一步說,深圳經濟特區這12年(1990-2002)的發展歷史,就是金融業大發展的歷史。金融業已經成為深圳經濟的一根台柱。
說到深圳的金融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招商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
作為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先行者,招商銀行在一九八六年十一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招商銀行由招商局出資人民幣一億元,於一九八七年四月八日在深圳蛇口正式掛牌成立。經過短短十幾年的發展,截止2001年12月底,招行總資產已逾3000億元,累計實現稅利逾231多億元。在英國《銀行家》雜誌「世界1000家大銀行」2002年度排名中,招商銀行位居第273位,已經超過世界1000家大銀行的中等規模水平;在《歐洲貨幣》1999年度「亞洲最大100家銀行」排名中,招商銀行"股本回報率"居亞洲銀行業首位。招商銀行以不足國內銀行4?的從業人員、2?的機構網點支撐了約1.6%的資產規模、約6%的效益,以「科技興行」的發展戰略在中國銀行業確立自己堅實的地位。如果連招行「遷都」了,深圳人的失落和傷感可想而知,因為不知道深圳的奮鬥目標在哪裡。
深圳發展銀行成立於1987年12月28日,是建國以來歷史上第一家向社會公眾公開發售股票的商業銀行。作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深發展的成立在深圳金融發展的地位在這裡不再多說,值得一提的是深發展的成立也是深圳股市發育的重要開端。老一代的深圳股民幾乎都是從炒深發展走進股市的,也從深發展上賺到第一桶金,當然,那時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也沒有幾隻股票。
然而,作為中國大陸兩家證券交易所之一的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時間卻一直裹雜不清,讓許多研究中國證券發展史的人一頭霧水,各種正式資料都基本上是這種說法:深圳證券交易所於1989年11月15日籌建,1990年12月1日開始集中交易(試營業),1991年4月11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成立,並於同年7月3 日正式成立——一共四個時間,到底是哪一個?反觀上海證券交易所,其成立時間卻是相當明確的,1990年11月26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開業。為此,到底誰是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各界一直爭執不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由於中央發展證券市場的態度已經明確,深滬兩地開始籌建兩家交易所基本上是同時的。由於深圳毗鄰香港的原因,深圳證券交易所在國貿大廈籌建時完整借鑒了香港聯交所的一套做法,在時間倉促且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大家也不可能做出大的修改,因此深交所受香港聯交所影響的痕跡很深,比如上市掛牌、交易規則等,甚至連深交所使用的四位股票代碼也與聯交所一脈相承,直到現在才改為6位,與上交所一致。而同期上海籌建工作非常艱難,不得已只好前往深圳,從國貿大廈把深交所的一套搬過去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交所規則與深交所基本一樣,也就不足為怪了,不過上交所還是把股票代碼改成6位的了。雖然深交所的籌建工作走在了上交所的前面,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卻在11月26日批准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而深圳暫被擱置,並且上交所宣佈在12月19日正式開業。這個消息對日以繼夜籌建深交所的工作人員可謂是一個沉重打擊。為此,當時的中共深圳市委書記李灝在國貿大廈的籌建現場決定,不管怎樣,深交所一定要在12月1日開始營業。就這樣,深交所領先上交所18天開始營業。草創之初,兩個交易所就為爭第一而不可開交,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次開業之爭就此開啟了兩個交易所在其後長達十年的競爭序幕。
此後十年,深滬交易所在大盤走勢、上市公司服務以及市場成交額上全面競爭,兩地券商、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等各為其主,最後甚至連兩個交易所都不惜違規介入,結果加劇了兩個市場的波動,加大了市場風險。1995年3月上交所成交額開始大幅超過深交所,風光一時。此時深圳交易所開始在硬件上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使交易系統更加完善安全,同時提高「軟件」質量,為上市公司提供周到的優質服務,結果吸引各地新上市公司選擇深交所作為上市地。這樣,1996年8月開始深交所成交額開始全面超過上交所,此外,據美國彭博資訊的統計,1996年深圳股市以174.92%的漲幅登上全球股市排行榜的冠軍寶座……至此深圳交易所不但稱雄於國內股市,而且以最大成長幅度笑傲全球!這個時期不但是深圳證券業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也是深圳最得意最風光的時期。這個時期,也使「老大」上海英雄氣短,耿耿於懷。深交所成交額超過上交所的狀況一直持續到1998年1月, 由於1997年後中國證監會不再讓企業自主選擇上市地點,而是定下了「上海先上一家,深圳再上一家」的不成文規定,這樣上交所在98年才開始緩過氣來,趕超深圳交易所。
成交額之爭尚未見平息,深滬兩地關於「創業板」的爭奪又開始了。1999年,風險投資概念火爆全球,納斯達克市場瘋狂上漲,開始創造「一夜暴富」的資本神話,為此上海和深圳這兩個科技產業發達的城市開始爭奪設立中國的「二板市場」:兩個城市不斷舉辦研討會,請專家宣傳風險投資——更重要的是論證自己更有資格設置「二板市場」。當時的候選城市還有武漢、北京等。到2000年上半年,形勢明朗,深圳在角逐中勝出。但這個勝利未必時好事,業內人士普遍擔心,深圳取得創業板資格,很可能是對未來把深圳主板併入上海的一個補償。果不其然,2000年,世紀之交,證券市場關於深交所即將併入上交所的傳聞一時甚囂塵上。97年以來這種傳聞一直就有,但這次似乎是真的:統一的結算中心在上海成立,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在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也有這種表示……看來人們的擔心要成為現實。
經過10年的發展,金融業已經成為深圳的支柱產業,其產值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5%左右,而金融產業對其他產業的支撐作用卻不可等閒視之,另外深圳金融業的利潤佔全國四分之一弱,而上海則為四分之一強(其他地區共佔一半)。有統計顯示,2000年以前坐飛機進出深圳的人員中,就有30%的人是從事證券業的!如果深圳的主板市場遷往上海,那不僅意味著大量資金的流失,直接動搖深圳的區域金融中心地位,而且還將影響到特區二十年來的經濟成就,即使有創業板但因在初創之時也難有規模和作用,因此深圳經濟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2000年的夏天是深圳市最難熬的一個夏天。據說,深圳市主要領導都在北京「陳情」,力陳撤銷主板對深圳經濟的利害關係。最終,深圳艱難地取得了主板暫時不並往上海的承諾,但也付出了代價,即深圳證券交易所從2000年9月開始不再發行新股。目前看來,這個代價是值得的,而且深圳當年力保主板的努力也是非常有遠見的,因為直到現在,創業板也未能開設。不過開設了也未必能成功,除了美國納斯達克創業板成功了外,其他國家的都不成功……中國是否需要開設創業板,直到今天仍有爭議。
由於深圳不發行新股,深滬兩個交易所不再有成交額上的競爭,也因為兩個交易所最終要合併,其競爭也就不再有意義,兩個交易所誰先誰後(成立)的問題也就煙消雲散,正所謂「相逢一笑泯恩仇」。回想起來,當年深圳在金融業上展開如此激烈的爭奪不是沒有原因的。深圳在上一個世紀在金融領域的爭奪不僅僅是「面子」之爭,而應看作是金融話語權之爭,經濟主導權之爭。有學者指出,20世紀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危機並沒有突出表現,而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則不斷發生,這種情況說明金融產業已經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經濟危機更多地以金融危機地形式表現出來。誰掌握了金融資本,誰就能在經濟競爭中佔有優勢。因此,作為一個沒有傳統工業基礎、資源相對缺乏的新興城市,深圳希望從金融服務業來把握經濟制高點。當然,意圖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上海自然也要搶佔國內金融業的主導權。兩個城市在上個世紀的競爭自然不可避免。
不過,主板停發新股還是對深圳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2000年以後深圳金融業的地位就日呈下降趨勢。事實上,此前深圳就已呈現兆頭。1998年人民銀行機構改革,設立九大分行,作為金融重鎮的深圳卻未能佔得一席,深圳市人民銀行被劃為廣州分行之下的一個中心支行。在這個趨勢下,人們不禁要問,深圳的金融業到底應向何方發展?不管答案如何,有志於全球化發展的招行、平保等金融企業開始把目光瞄向上海。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積累, 上海已經為金融機構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環境,上海在人才、市場和資金的優勢日益顯現,而且在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背景下,上海還將是中國金融企業走向全球金融舞台的平台。目前金融機構扎堆的現象在陸家嘴已成氣候:原三峽證券改名為亞洲證券後,正式將註冊地由宜昌遷冊至上海,並在浦東高檔商務區租下了一棟物業,作為公司新的棲息地;天一證券將公司下屬資產管理部等業務總部已全部移師上海;原先在開封安營的富友證券也選擇了將上海作為註冊地;去年年底在深圳成立的漢唐證券,也於今年三月將國債業務管理總部、資產管理總部、投資管理總部等三大業務部門移至上海……自2001年以來,共有數十家券商、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或變更註冊地、或以大規模遷移核心業務部門的方式,在上海「安營紮寨」,估計未來會有更多金融機構進入陸家嘴。上海正成為各類金融機構爭相進駐的熱土。
因此,對於招商銀行、平安保險這些準備走向國際舞台的金融企業來說,上海是必爭之地。當然,在搬遷問題上在深圳發展起來的招行、平保似乎頗多顧忌,不能像外資企業那樣來得直接了當。實際上,真正關係到企業發展壯大的問題,誰還有那麼多所謂的「深圳情結」?對於沃爾瑪來說,上海在地理、商業地位等方面均居主導,對其長遠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他們一定要攻克上海。外資撤出的事例並非個別現象,一些在深圳的外資金融機構,在重新評價中國市場之後,也在逐漸從深圳撤出,如德國德累斯頓銀行較早前就由深圳撤出,遷往他們認為更有希望的上海市。作為國內企業的佼佼者,招行、平保以及中興、華為難道不會明白這一點?
此外,上海市政府在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戰略中也展開了主動攻勢,有意向讓一些商業銀行總行逐步聚集上海,並出面與一些銀行高層進行過實質性商談。其中,招商銀行即是上海市政府力邀對像之一。郎有情,妾有意,在這個崇尚自由戀愛的時代,誰能阻止有情人終成眷屬呢?
也許在金融業的發展上深圳不會再向上海叫板了,但現在問題在於,深圳是否必要成為一個區域性金融中心?在這個問題上,國內金融界有人認為,深圳的資源有限,長遠來說不可能靠房地產和製造業去跟其他城市競爭,深圳的未來必須走服務業,與香港攜手構建服務華南和南亞地區的區域金融中心是最佳選擇之一(深圳市商業銀行行長王驥就持這種觀點),但是作為國內的區域金融中心,深圳的條件顯然不如廣州,如果與香港攜手似乎沒有必要。如果我們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深圳金融業的實際上折射出了深圳經濟的尷尬,即地緣經濟的局限性——夾在香港和廣州之間,香港是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廣州則是華南的門戶,珠三角的樞紐,而深圳呢?因此,儘管特區光環籠罩下的深圳躊躇滿志,但拔劍四顧卻一臉茫然:何去何從?
時空的輪迴
誰拋棄了深圳?深圳人可能會有滿腹的牢騷,認為是中央拋棄了深圳了。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央決定開發浦東以來,人們似乎覺得上海在發展上總能得到政策上的「照顧」和「扶持」,而作為特區的深圳卻被「忽視」甚至被「限制」。的確,上海這些年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中央的大力支持。在「九五」期間(1996-2000),上海市的基建資金達到2274億元,超過前40年總和的兩倍。這是極驚人的數字,錢哪來呢?上海市政府2001年全年收入只有1300億元,若僅靠市政府的資金,沒有中央政府撥款及其他優惠政策,根本不可能連年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以吸引外商投資。但是,在深圳特區已經享受了十幾年的特殊政策後,經濟已經有了相當基礎和規模,深圳繼續享有特殊政策卻是不合理的。因此深圳人自己也明白,給予特區的政策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
誰拋棄了深圳?從地緣條件和時代背景來看,深圳近年來競爭力下降是因為處在時間和空間的不利地位,但這是深圳被「拋棄」的表面原因所在,因為時空因素的限制,是一個經濟系統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無法迴避的問題,而深圳特區卻在這個轉型過程中表現出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卻是有更深層次原因的,那就是深圳過去22年的發展更多是得益於政策傾斜和優惠,而沒有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也沒有確定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發展戰略。
1.國有經濟改革遲緩。據有關統計,到去年底,深圳市仍有半數以上的國有企業沒有真正放活。值得注意的是,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存在政策障礙,一些政府部門一遇到政策障礙就束手無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國有企業和政府不敢冒改革的風險,或者擔心改革成本太高,有的政府官員甚至顧及自己的「位子」而不願「惹麻煩」。在以改革著稱的深圳特區,在政府和企業階層出現改革遲緩、改革心態減弱的現狀,這是深圳市的開放出現弱化的明顯跡象。
2.政府部門效率低下。無論是投資方還是普通市民都對目前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頗有埋怨。各部門配合銜接也經常出問題,增加了投資的成本。相比之下,內地城市為吸引投資而進行的政府職能改革卻卓有成效。比如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將貿易企業辦理進區手續時間由1個多月縮短到1天,把空運貨物通關速度由7天縮短到10小時以內;到漕河涇開發區投資的企業,只要對有關部門的告知作出承諾,即可獲前置審批許可證,3個工作日內就能拿到工商執照。深圳政府部門改革難以推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許多政府部門官員都是當年特區建設的功臣,這是不能不考慮的感情問題。但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不少部門和人員因為特區特權而養成的「特性」——對於部門來說,因為特權而獲得額外利益,比如前不久的暫住證問題,儘管中央已經規定取消暫住證收費,但深圳有關部門卻要挖空心思來彌補這個利益黑洞。2001年10月30日,國家計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於全面清理整頓外出或外來務工人員收費的通知》,主要內容是:除最高不超過5元的證書工本費外,各地對外來人口所徵收的暫住費、暫住人口管理費等7種收費一律取消。今年6月3日深圳開始恢復辦理暫住證,但人們發現暫住證比以前難辦了。辦證難的一個原因在於手續繁瑣,「門檻」太高。按照規定,辦理暫住證時必須提交勞動合同、社會保險、計劃生育、就業證、人事手冊等有關證明材料,手續極為繁瑣。有人統計,辦一個暫住證要蓋11個公章:簽訂流動人口合同要蓋2個章,查驗流動人口生育證明蓋2個章,就業證蓋2個章,深圳特區勞務工指標登記本蓋2個章,暫住戶口登記蓋1個章,深圳市暫住人口登記表蓋2個章,少一個都不行。到後來,辦證手續終於簡化了,但2002年7月9日,深圳市人口管理工作會議作出一項決定:將對出租屋開徵綜合治安管理費。深圳市公安局負責人在會上坦承,開徵治安管理費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今年深圳暫住證收費大幅下降後的虧空(《南方週末》2002.7.25)。另外,企業前往勞動局辦理暫住證事宜,勞動局提出要收取培訓費500元,對於急於辦證的人員可以先交費,憑發票可以先辦證……總之,圍繞暫住證的故事沒完沒了。對於一個財政收入在全國位於前列的經濟發達城市,卻一直斤斤計較於暫住證費用不放,難怪網上有人為深圳感到「臉紅」。在深圳,暫住證收費不但關係到深圳市公安、勞動、財政、人事、計生、物價、社保等7個部門,而且還圍繞「暫住證」和邊境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地下產業,比如代辦證件、出入關口的「帶路」、派出所「查證」、收容所「收留」以及從收容所「贖人」等(見人民網強國論http://bbs.people.com.cn/cgi-bbs/ReadFile?whichfile=5588834&typeid=14):2000年八旬老人袁文散步被收容,當事人憤而起訴但一審判決敗訴(《民主與法制時報》2002.3.19);2001年10月19歲一少女到深圳求職因沒有暫住證而被送進了收容站,在收容站卻被陌生人冒領成了「人質」,慘遭凌辱(《北京青年報》 2001年10月31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47/20011031/594118.html)……所以人們說,這兩年內地正在補改革開放的「課」,而深圳的政府和企業卻在補內地過去的「課」。這所有這些,不但已經嚴重損害了深圳的城市形象,同時使其投資環境趨於低劣。
3.治安環境日趨惡劣。離開深圳到外地工作的人,每每說到深圳的治安都會帶著一份恐懼。只要去東門步行街走走,或去深南中路天虹商場的天橋看看,可以叫你大吃一驚。這樣在深圳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一方面路上不斷有查暫住證或邊境證的,不斷有「三無」人員被車押走,而另一方面卻是小偷橫行,磚頭黨、摩托黨肆虐。2002年7月19日上午九時,在國貿大廈對面的深房廣場發生持槍搶劫血案(南方都市http://www.southcn.com/news/gdnews/gdtodayimportant/200207200227.htm),這時深圳打「兩搶」戰役剛受到表彰和嘉獎不久。沒有良好的治安環境,如何能吸引投資和人才呢?
4.城市環境捉襟見肘。近年來深圳先後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等多項榮譽。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城市總體規劃獲得了國際建協「艾伯克隆比爵士榮譽獎」,這是一個含金量頗高的獎項,它不是對某一單項的獎勵,而是對深圳20年城市建設成就的一個充分的肯定。但是,對深圳比較瞭解的人卻會感到迷惑:人民河及深圳河位於深圳市中心,但多年來一直臭氣熏天;作為一個新興城市,深圳交通卻非常擁擠,「未老先衰」(不能說這個新興城市沒有規劃好。深圳城市規劃與道路設計從一開始就從行車角度考慮的,因此各大賓館、會議場所以及寫字樓等開車進出都很方便,但要步行過去卻是難以摸著門的,所以深圳適合有車一族而不適合步行一族,但沒有想到的是深圳現在車滿為患。據說現在有人提出解決方案,即把深南大道上的公交大巴數量減少,與其他城市優先發展公交相比,深圳此舉讓人大跌眼鏡,著已經不是「頭疼醫頭,腳痛治腳」了,而是「頭疼醫腳」);深圳文化休閒場所有限,無論是週末還是平時深圳書城人滿為患,但書城居然因此被評入深圳十景,這只能更被外人一哂了;名為瀕海城市,但全市只有一個免費的開放型海灘大梅沙,而且距離市區遙遠……最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違章建築在這個國際化花園城市幾乎無所不在!目前深圳有四十多萬棟農民違章建築房屋,而且有?
遲到的覺醒
『如果說,前20年深圳在建設和發展方面處於領跑者的位置,那麼,今天深圳面臨的是群雄環伺、你追我趕的激烈競爭局面。如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黃麗滿所指出的,深圳不可能再有政策優勢,地緣優勢也有很大的弱化,生活指數、商務成本都比較高,因此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感。』
『放眼國內外,且不說遠處的「京津唐」和「長江三角洲」,就在周邊,新一輪城市競爭已經打響。與深圳毗鄰的東莞飛速發展,由一個20萬人口的小城市迅速發展成為加上外來人口幾近數百萬的大城市。不用說廣州,要不了多久,有人預測東莞就有可能與深圳並駕齊驅。』
上面兩段文字出自2002年11月01日深圳特區報「學習貫徹市委市政府工作會議精神系列述評之五」,顯示深圳現在已經認識到自身所存在的問題與危機。十幾年來深圳一直籠罩在特區的光環下,一直認為自己扛著「特區」的大旗走在全國改革開放的前列,但到現在危機來臨時才發現周圍已是「群雄環伺」。顯然,深圳現在已經不再向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看齊了,而開始與蘇州、青島、大連等城市相比較。顯然,與前幾年好高騖遠的目標和口號相比,現在的定位要實際得多。最近,深圳市領導考察江蘇、上海等地之後,開始借鑒上海、蘇州的發展經驗,但深圳市在宣傳上顯得比較低調,這是深圳新一屆領導班子的特色。
蘇州,江南歷史名城,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建設上一直乏善可陳,但近幾年卻發展迅猛,GDP已經超過重慶,位居全國前十,城市競爭力也排在全國前列,引進外資數量還一度超過深圳……而這一切都是在默默無聞中實現的,到現在我們都很少看到有關蘇州的宣傳報道。從地緣經濟的角度來看,深圳和蘇州非常相似:面向國外時,它們都被一個超級大都市阻礙,上海和香港;面向國內時,它們鄰近還有一個區域中心城市,南京和廣州……與此相似的還有杭州。現在蘇州的工業園搞得有聲有色,杭州也在逐步發展成為上海的後花園,它們沒有被上海的光芒刺傷,反而卻顯出異樣的光彩。深圳,是成為香港的後花園,還是又一個「蘇州」?也許兩者結合起來,才是深圳的未來。
遺憾的是,神女有情,楚王無意,長期以來香港一直對深圳警惕心有餘,而合作力不足。例如當年香港要搞創業板,深圳方面提出可以把香港的創業板設在深圳,以節約資源,合作發展,但是香港方面不置可否。其他如24小時通關問題,西部大通道等問題也是如此。不過,現在情況好一點,因為香港的競爭力也在下降,經濟持續不振,如果不與深圳擴大合作則其優勢將喪失殆盡。
總之,香港與深圳,交則泰,不交則否。
深圳,今夜我把你拋棄
2002年11月10日下午,深圳體育館。中國足球甲A聯賽深圳主場,深圳平安隊在這裡迎接天津泰達隊的挑戰。
我向來認為中國足球沒什麼看頭,但那天還是去看了比賽,主要是為了球場放鬆一下,適當發洩一下。在深圳去看球賽的人多數也報有這種目的,畢竟生活節奏太快,工作太緊張。
然而,那天的比賽比較沉悶。深圳平安隊雖然佔據主動,但幾次射門都無功而返。對於我來說,哪邊進球都可以,儘管我一開始為看球賽選了一個立場,站在深圳平安隊一邊。不少人看球也是這樣的做法,但也有為難的時候,比如,來自天津的深圳人看這場比賽,就可能不知道自己該為哪一方加油。深圳是個年輕的移民城市,這些移民遠未形成對深圳的認同感。在日常生活中,深圳人的失落和迷茫更是顯而易見的,大家更願意以原籍來表明自己是哪裡人。對於那些沒有深圳戶籍的人群來說,對深圳更沒有歸屬感,在球場上的茫然就很自然了。在生活與工作中,人與人之間人情味之缺乏使初來乍到的人無法忍受。寫字樓裡大家各忙各,下班各顧各,所謂「我的生活與你無關」。《我的生活與你無關》是「深圳人寫,寫深圳人」的小說,上市時在深圳賣得很火爆。深圳人在宣佈「我的生活與你無關」時,同時也承認「你的生活與我無關」,這種現代意識顯然很符合商業社會的需要,但在深圳表現出一種極端卻讓人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殘酷與冷漠,比如你到一家公司給他們裝機,忙一天也不會有人管你是否喝水吃飯,同事之間不是公司組織活動極少可能一起出去培養感情的。大概是可以經常公費消費的原因,大公司大企業的集體活動會多一點,但人情關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在這個社會裡,孤獨與落寞隨時會向你襲來,輕則如浮萍流水,不知何所蹤,深則如孤魂夢遊,遊蕩在一個慾望的空間……這就是深圳人對深圳的距離感,從上到下幾乎都存在。這種感覺有如深圳市政府門前的那頭老牛,拚命向前拉,拉的卻是一個沒有根基的大樹墩——恐怕雕塑者沒有想到,這座暗含深圳精神的「孺子牛」雕塑竟然成了今日深圳心態的真實寫照。
深圳平安隊終於在傷停補時階段獲得一個點球,平安隊在最後一分鐘灌進對方一個球,全場歡呼雷動。深圳平安隊今年表現神勇,競技狀態處於顛峰狀態,有望問鼎冠軍寶座,然而隨著平安保險的戰略轉移,深圳平安隊也即將易主……為此,球場那頭打出了「勝也愛你,敗也愛你,離開深圳不愛你」的巨型橫幅,是失落?是傷感?據說,健力寶可能入主深圳隊,但主場還會在深圳嗎?對此,深圳球迷一臉茫然。因此,即使深圳隊奪冠,對於一個深圳球迷來說,其興奮會達到極點,但其痛苦也將如墮深淵——如果平安隊拋棄深圳!
與球迷比起來,一般深圳人的失落與迷茫雖然沒有那麼強烈,但卻隨時溢於言表。在上下班擁塞的路上他們會這麼想,在密匝匝的接吻樓裡他們會這麼想,在繁忙的洩漏裡他們會這麼想,在視野開闊的蓮花山上他們更會這麼想……當去上海的朋友打電話過來描述浦東時,我在這麼想;當有朋友要去西安發展時,我在這麼想;當在深圳的同學朋友聚會熱烈談論上海、北京、廣州、蘇州時,我不再這麼想。深圳,難道今夜我要把你拋棄?
蓮花山下,依舊的車水馬龍,流光異彩。
蓮花山上,小平同志目光如炬,健步如飛。
2010年09月06日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深圳,你被誰拋棄?
時間:2002-11-17 來源:人民日報BBS論壇 作者:我為伊狂
--------------------------------------------------------------------------------
2002年10月12日,深圳,陽光明媚。
蓮花山上,小平同志目光深邃,步履矯健……
蓮花山下,第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隆重開幕。這一年一度的高交會不但是深圳市全力以赴的重要經濟活動,同時也成了深圳市的一大節日和勝景。每屆高交會都有成千上萬的觀眾湧入會場,不少人就是為了看一個新奇。不過,與往屆相比,今年的高交會多少讓深圳人有一點沉重,因為不久前傳出消息,在深圳本土發展起來的兩大高科技企業——中興和華為擬把總部遷往上海!在中國四大通訊設備商「巨大中華」(巨龍、大唐、中興、華為)之中,中興和華為在這個稱呼中雖然靠後,但這兩大企業的實力卻居於前列。作為深圳的兩大骨幹企業,中興和華為對有志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深圳可謂意義重大,因此,無論中興和華為要「棄」深圳而去的消息是真是假,都足以震撼直插雲霄的賽格廣場。
對於深圳來說,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02年9月16日平安保險於上海宣佈,將在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投資20億元建造平安金融大廈,據稱這座大廈「約有交通銀行大廈和中銀大廈合起來大小」。這聽起來好像是深圳企業北上擴張,但據業內人士稱,平安保險的核心業務部門已基本遷往上海,包括不久前遷出的的集團投資管理中心,平安保險已經「金蟬脫殼」——公司實際上已遷往上海,但名義上的總部還留在深圳。2000年以來,關於平安保險欲遷上海的傳聞一直不斷,平安保險也似乎特意避開這個話題,在「遷都」問題上採取了低調的逐步轉移策略,因而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令人震撼的消息接踵而至。有媒體披露,招商銀行遷址上海一事正在全面論證之中。儘管「遷都」消息馬上被招行高層否認,但招商銀行似乎也在實施和平安保險相同的策略,逐步脫「殼」。早在去年,招商銀行已經把信用卡中心遷至上海,經過一年的良性運作,招行信用卡中心將於2002年12月1日正式向全國發行貸記卡。招商銀行同平安保險一樣,都是深圳本土發展起來的金融企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之後都成為在國內有影響有競爭力的大型金融企業,而且招商銀行還是深圳市排名第一的納稅大戶,因此招商銀行總部如果遷往上海的話,對深圳的打擊可想而知。
金融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如同地王大廈和賽格廣場一樣,支撐起特區經濟的絢麗天空。招行和平保,是深圳金融產業的龍頭;中興和華為,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骨幹。如果這四大金剛脫「殼」而去,深圳的金融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無疑被釜底抽薪,深圳還能有未來嗎?縱覽風雲的地王大廈和賽格廣場還能風光依舊嗎?
除了這四大金剛的「遷都」傳聞外,還有一些已經是事實但似乎不重要的消息——中信證券總部擬回遷北京,去年才在深圳成立的漢唐證券總部已遷往上海,另外,全球500強之首的沃爾瑪在未來一段時間沃爾瑪將會把採購總部由深圳北遷到上海。沃爾瑪「遷都」不但嚴重打擊了深圳建設國際物流中心的信心,而且給深圳吸引外資的努力潑上一瓢冷水。眾所周知,跨國大公司在深圳設立分公司的本來就很少(一般都會選擇上海、北京、廣州以及細部的成都),更不用說地區總部了。因此,如沃爾瑪真的再將採購部遷往上海,那將對深圳構成巨大壓力。實際上,近年來深圳引進的外資雖在增長,但主要還是來自香港的資金,統計顯示,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對深圳的投資呈遞減趨勢。
一江春水向東流,各路人才也隨潮流而動,把目光投向長三角地區。90年代以前,深圳及其周圍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曾是各路人才爭相湧入的熱土,導致中西部省市一度有「孔雀東南飛」之怨。目前深圳雖然仍是就業熱點城市,寶安北路的人才大市場雖然依舊是人頭攢動,但深圳對人才的吸引力卻已今非昔比了。最近的一份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表明,上海與北京是大學生心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學生將上海作為第一就業目標,北京以27.67%居第二位,深圳以12.13%位居第三。當然,深圳現在人才引進目標趨向高級。80年代,深圳依靠各省市調進人才成就了一個現代化的特區,90年代深圳著力引進重點大學人才迅速發展了金融業何高新技術等產業,21世紀深圳將重點引進海外留學人員以推動深圳的二次創業和發展。為此,深圳推出了引進海外人才七大舉措,著力打造國際人才「自由港」,到2002年9月30日為止,深圳市共引進了751名海外留學人員,這個數字在去年全年引進人才總量283人的基礎上已經翻了一番,顯得形勢很好。但上海、北京、廣州似乎對「海歸派」更有吸引力。正在建設人才高地的上海,是「海歸派」首選的城市。2001年,上海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比上年增長了95%。在此落戶的近2000家「海歸派」企業,幾乎佔據了全國「海歸派」企業的半壁江山。到今年9月,上海就已吸引海外留學人員3萬多人,同時期的北京和廣州吸引人才的勢頭也很猛。對於這種情況,業內人士認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吸引力不如北京、上海,是由於這兩個地方的跨國公司更多,導致人才聚集效應。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深圳對面的香港人普遍希望北上上海、北京工作。據香港政府最近對香港市民的一項調查表明:70%的香港人願意降低10%左右的薪水到內地工作,44%的香港人選擇上海,9%的人願去北京,選擇廣東的占22%,上海成為港人首選的城市。據說,在香港有一句流行的話——你多久沒去上海了?
顯然,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和人才正把目光拋向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在這場關於21世紀經濟話語權的競爭與高級人才的爭奪之中,深圳顯然已經落於下風。沒有了政策優勢,又受制於經濟地理條件,深圳的這種劣勢在競爭中越來越明顯。
深圳,曾經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曾經是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曾經創造了諸多奇跡的經濟特區,曾經是光芒四射的年輕城市,但到現在似乎已黯然失色。
為什麼要拋棄了深圳?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問,當初為什麼會選擇深圳?
歷史的選擇
為什麼要拋棄了深圳?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問,當初為什麼會選擇深圳?
1979年,共和國百廢待興,但春寒猶料峭。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激昂時代,只有改革,共和國才能看到希望的田野,只有開放,共和國才能展開春天的故事,而改革開放的突破口在哪裡呢?鄧小平注意到南海邊的這個小漁村,就在這裡劃了一個圈。這個圈的份量和意義不必多說,但在當時卻引起了爭議。創辦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和突破。然而,國內對辦特區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搞資本主義。爭論的結果是經濟特區還是要搞,但要與作為社會主義主體的內地隔絕開,於是在深圳特區邊上樹立了一道水泥牆,以此隔開經濟特區和內地。這道水泥牆就是香港人和深圳人所說的二線關(深圳與香港之間為一線關),深圳人對於這道關有愛有恨,下面我們再詳細來談它。
時代選擇了深圳,但也只有深圳才能擔當時代賦予的重任。深圳,毗鄰香港,以這個地理優勢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的確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只有兩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達地區(澳門太小,經濟也不發達),那就是香港和台灣。廈門具有面向台灣的地理優勢,在1979年7月與深圳、珠海、汕頭同時被國務院確定試辦經濟特區,但廈門與台灣之間大海相隔太遠,交通不便,地理優勢顯然不如水陸相連的深圳和香港,而且廈門當時還是軍事前沿陣地,不像深圳口岸一直和香港保持著緊密來往。可以說,深圳命中注定要成為一個開創中國新時代的幸運兒。事實上也是這樣。到20世紀末,人們回首中國經濟特區20年的發展里程時,發現中國五大經濟特區(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中只有深圳特區的發展最好,深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廈門和汕頭因走私而元氣大傷,珠海至今仍在吞嚥當年重複建設的苦果,海南則飽嘗了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帶來痛苦。
但是,深圳特區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深圳特區的建設是從蛇口開始的,從荒山野嶺的「蛇口」起步,其中之艱辛可想而知。在「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建立之初,建設者們喊出了一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但就是這個在現在深入人心的口號卻在當時招來全國一片抗議之聲。現在中央電視台正在播出的《激情年代》就反映了這段真實的歷史。現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依然屹立在蛇口工業區,依然成為特區精神的標誌之一。到了1984年,深圳特區已經初具規模,但海外媒體這時候卻說中國經濟特區就是建高樓大廈,同時國內對特區是否成功的疑問不斷,對於中國是否需要辦特區仍不能理解。1984年1月24日至2月17日,鄧小平去南方,特地視察了深圳、珠海、廈門三個特區。經過考察,他對特區的成就表示滿意,並分別為三個特區題詞,給深圳的題詞是:「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此後,關於深圳發展道路的爭論才逐漸淡化下來,深圳也打破了從前依靠外貿出口的產業格局,在繼續發展以輕工、服裝、手錶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體的「三來一補」工業外,開始和中國科學院合作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從此開始了嶄新的發展,於是有了現在的康佳、賽格、華強、飛亞達和華為等。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再次就特區發表講話說:「現在我可以放膽地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決定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懷疑都可以消除了。」
深圳經濟特區是成功的。多年來,深圳不但為香港順利回歸祖國、盡早實現深港銜接,作出了巨大貢獻,發揮了任何其他地區所無法替代的作用,而且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成功地擔負了窗口和試驗田的作用。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到深圳後,深圳又開始了新的騰飛。80年代,160米高的國貿大廈以「三天一層樓」的速度創造了「深圳奇跡」;90年代,383米高的地王大廈又以「九天四層樓」創造了新的深圳速度。現在,深圳為完成深港銜接的歷史任務,正在繼續快速運轉。80年代深圳建立了第一家中科院與地市合辦的深圳科技工業園,科技園在建設早期一時間成為國內各地建設高新技術園區的藍本;90年代深圳成功舉辦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
時代的變遷
但是,1998年以來深圳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緩,發展活力逐步下降。其原因首先來自河對岸、海那邊的香港。
香港,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成功地從製造業主導經濟體系轉型至服務業。在這個過程中,香港不僅是深圳出口的主要對象,也是深圳的最重要海外投資來源,而且香港人也是深圳消費的主力軍。香港對深圳的投資一直保持在60%以上,而且由於近年來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對深圳的投資呈遞減趨勢,香港對深投資更顯重要。在消費方面,香港人紛紛北上置業、娛樂極大地促進了深圳消費。在深圳有個笑話,說深圳對港人消費頗有微辭,認為港人不僅抬高了深圳的房地產價格,而且也提升了深圳「小姐」的身價,對深圳人消費不利。另外,近年深圳方面一直竭力促進深港之間24小時通關,以更方便港人北上消費,但香港方面反應冷淡,二者矛盾隱約可見,但也顯示了港人北上消費對深圳的影響。出口、消費以及投資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三套馬車,而在深圳經濟的三套馬車中香港都顯得舉足輕重。
自1997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濟一蹶不振,其中香港四大行業表現尤甚。過去十多年來的地產泡沫不但令香港經濟急速增長,同時也導致租金及薪酬上升,削弱了香港作為金融及服務中心的競爭力,尤其在金融風暴後表現更為突出。回顧香港的經濟狀況,自1974年至1997年間,二十多年來香港從未出現過通縮,但自金融風暴後,消費物價便一直持續下調,增長比率由正變負,於1999年8月更出現負6.1%的新低,目前香港業界陷入40年以來的最低潮。儘管深圳依托國內良好的經濟形勢,經濟還能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但香港經濟的持續低迷帶來的負面影響卻在逐步擴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從局部試驗性的階段開始向普遍改革推進。搞市場經濟、對外開放、與國際市場接軌,已經成為全中國的要求,不能再把優惠局限於幾個特殊的區域。而這也意味著,在中國加入WTO的背景下,經濟特區正在越來越失去其特殊性。儘管每一個經濟特區都不願意放棄其特殊性,但它們仍然不能不接受一個越來越明顯的現實:經濟特區在中國的歷史使命已經完結。加入WTO後,「經濟特區」似乎更沒有存在的理由,因為經濟特區是與WTO的精神相違背的。可見,在對外與對內開放的雙重壓力之下,經濟特區的存在已經喪失了重要的政策基礎,窗口作用顯著下降的深圳難以再享有特殊政策和照顧,來擔負改革試驗田的重任。此外,深圳需要直接面對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競爭。然而,對深圳經濟打擊最大的還是2000年深圳交易所停止發行新股,導致深圳的資金流量減少,直接影響了深圳金融業以至整體經濟的發展。
資本的興衰
「深圳經濟特區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也是金融業大發展的歷史。」
這是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黃麗滿同志在2002年09月26日的講話。這個評價很到位,而且可以進一步說,深圳經濟特區這12年(1990-2002)的發展歷史,就是金融業大發展的歷史。金融業已經成為深圳經濟的一根台柱。
說到深圳的金融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招商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
作為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先行者,招商銀行在一九八六年十一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招商銀行由招商局出資人民幣一億元,於一九八七年四月八日在深圳蛇口正式掛牌成立。經過短短十幾年的發展,截止2001年12月底,招行總資產已逾3000億元,累計實現稅利逾231多億元。在英國《銀行家》雜誌「世界1000家大銀行」2002年度排名中,招商銀行位居第273位,已經超過世界1000家大銀行的中等規模水平;在《歐洲貨幣》1999年度「亞洲最大100家銀行」排名中,招商銀行"股本回報率"居亞洲銀行業首位。招商銀行以不足國內銀行4?的從業人員、2?的機構網點支撐了約1.6%的資產規模、約6%的效益,以「科技興行」的發展戰略在中國銀行業確立自己堅實的地位。如果連招行「遷都」了,深圳人的失落和傷感可想而知,因為不知道深圳的奮鬥目標在哪裡。
深圳發展銀行成立於1987年12月28日,是建國以來歷史上第一家向社會公眾公開發售股票的商業銀行。作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深發展的成立在深圳金融發展的地位在這裡不再多說,值得一提的是深發展的成立也是深圳股市發育的重要開端。老一代的深圳股民幾乎都是從炒深發展走進股市的,也從深發展上賺到第一桶金,當然,那時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也沒有幾隻股票。
然而,作為中國大陸兩家證券交易所之一的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時間卻一直裹雜不清,讓許多研究中國證券發展史的人一頭霧水,各種正式資料都基本上是這種說法:深圳證券交易所於1989年11月15日籌建,1990年12月1日開始集中交易(試營業),1991年4月11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成立,並於同年7月3 日正式成立——一共四個時間,到底是哪一個?反觀上海證券交易所,其成立時間卻是相當明確的,1990年11月26日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開業。為此,到底誰是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各界一直爭執不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由於中央發展證券市場的態度已經明確,深滬兩地開始籌建兩家交易所基本上是同時的。由於深圳毗鄰香港的原因,深圳證券交易所在國貿大廈籌建時完整借鑒了香港聯交所的一套做法,在時間倉促且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大家也不可能做出大的修改,因此深交所受香港聯交所影響的痕跡很深,比如上市掛牌、交易規則等,甚至連深交所使用的四位股票代碼也與聯交所一脈相承,直到現在才改為6位,與上交所一致。而同期上海籌建工作非常艱難,不得已只好前往深圳,從國貿大廈把深交所的一套搬過去了,現在我們看到的上交所規則與深交所基本一樣,也就不足為怪了,不過上交所還是把股票代碼改成6位的了。雖然深交所的籌建工作走在了上交所的前面,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卻在11月26日批准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而深圳暫被擱置,並且上交所宣佈在12月19日正式開業。這個消息對日以繼夜籌建深交所的工作人員可謂是一個沉重打擊。為此,當時的中共深圳市委書記李灝在國貿大廈的籌建現場決定,不管怎樣,深交所一定要在12月1日開始營業。就這樣,深交所領先上交所18天開始營業。草創之初,兩個交易所就為爭第一而不可開交,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次開業之爭就此開啟了兩個交易所在其後長達十年的競爭序幕。
此後十年,深滬交易所在大盤走勢、上市公司服務以及市場成交額上全面競爭,兩地券商、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等各為其主,最後甚至連兩個交易所都不惜違規介入,結果加劇了兩個市場的波動,加大了市場風險。1995年3月上交所成交額開始大幅超過深交所,風光一時。此時深圳交易所開始在硬件上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使交易系統更加完善安全,同時提高「軟件」質量,為上市公司提供周到的優質服務,結果吸引各地新上市公司選擇深交所作為上市地。這樣,1996年8月開始深交所成交額開始全面超過上交所,此外,據美國彭博資訊的統計,1996年深圳股市以174.92%的漲幅登上全球股市排行榜的冠軍寶座……至此深圳交易所不但稱雄於國內股市,而且以最大成長幅度笑傲全球!這個時期不但是深圳證券業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也是深圳最得意最風光的時期。這個時期,也使「老大」上海英雄氣短,耿耿於懷。深交所成交額超過上交所的狀況一直持續到1998年1月, 由於1997年後中國證監會不再讓企業自主選擇上市地點,而是定下了「上海先上一家,深圳再上一家」的不成文規定,這樣上交所在98年才開始緩過氣來,趕超深圳交易所。
成交額之爭尚未見平息,深滬兩地關於「創業板」的爭奪又開始了。1999年,風險投資概念火爆全球,納斯達克市場瘋狂上漲,開始創造「一夜暴富」的資本神話,為此上海和深圳這兩個科技產業發達的城市開始爭奪設立中國的「二板市場」:兩個城市不斷舉辦研討會,請專家宣傳風險投資——更重要的是論證自己更有資格設置「二板市場」。當時的候選城市還有武漢、北京等。到2000年上半年,形勢明朗,深圳在角逐中勝出。但這個勝利未必時好事,業內人士普遍擔心,深圳取得創業板資格,很可能是對未來把深圳主板併入上海的一個補償。果不其然,2000年,世紀之交,證券市場關於深交所即將併入上交所的傳聞一時甚囂塵上。97年以來這種傳聞一直就有,但這次似乎是真的:統一的結算中心在上海成立,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在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也有這種表示……看來人們的擔心要成為現實。
經過10年的發展,金融業已經成為深圳的支柱產業,其產值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5%左右,而金融產業對其他產業的支撐作用卻不可等閒視之,另外深圳金融業的利潤佔全國四分之一弱,而上海則為四分之一強(其他地區共佔一半)。有統計顯示,2000年以前坐飛機進出深圳的人員中,就有30%的人是從事證券業的!如果深圳的主板市場遷往上海,那不僅意味著大量資金的流失,直接動搖深圳的區域金融中心地位,而且還將影響到特區二十年來的經濟成就,即使有創業板但因在初創之時也難有規模和作用,因此深圳經濟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2000年的夏天是深圳市最難熬的一個夏天。據說,深圳市主要領導都在北京「陳情」,力陳撤銷主板對深圳經濟的利害關係。最終,深圳艱難地取得了主板暫時不並往上海的承諾,但也付出了代價,即深圳證券交易所從2000年9月開始不再發行新股。目前看來,這個代價是值得的,而且深圳當年力保主板的努力也是非常有遠見的,因為直到現在,創業板也未能開設。不過開設了也未必能成功,除了美國納斯達克創業板成功了外,其他國家的都不成功……中國是否需要開設創業板,直到今天仍有爭議。
由於深圳不發行新股,深滬兩個交易所不再有成交額上的競爭,也因為兩個交易所最終要合併,其競爭也就不再有意義,兩個交易所誰先誰後(成立)的問題也就煙消雲散,正所謂「相逢一笑泯恩仇」。回想起來,當年深圳在金融業上展開如此激烈的爭奪不是沒有原因的。深圳在上一個世紀在金融領域的爭奪不僅僅是「面子」之爭,而應看作是金融話語權之爭,經濟主導權之爭。有學者指出,20世紀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危機並沒有突出表現,而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則不斷發生,這種情況說明金融產業已經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經濟危機更多地以金融危機地形式表現出來。誰掌握了金融資本,誰就能在經濟競爭中佔有優勢。因此,作為一個沒有傳統工業基礎、資源相對缺乏的新興城市,深圳希望從金融服務業來把握經濟制高點。當然,意圖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上海自然也要搶佔國內金融業的主導權。兩個城市在上個世紀的競爭自然不可避免。
不過,主板停發新股還是對深圳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2000年以後深圳金融業的地位就日呈下降趨勢。事實上,此前深圳就已呈現兆頭。1998年人民銀行機構改革,設立九大分行,作為金融重鎮的深圳卻未能佔得一席,深圳市人民銀行被劃為廣州分行之下的一個中心支行。在這個趨勢下,人們不禁要問,深圳的金融業到底應向何方發展?不管答案如何,有志於全球化發展的招行、平保等金融企業開始把目光瞄向上海。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積累, 上海已經為金融機構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環境,上海在人才、市場和資金的優勢日益顯現,而且在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背景下,上海還將是中國金融企業走向全球金融舞台的平台。目前金融機構扎堆的現象在陸家嘴已成氣候:原三峽證券改名為亞洲證券後,正式將註冊地由宜昌遷冊至上海,並在浦東高檔商務區租下了一棟物業,作為公司新的棲息地;天一證券將公司下屬資產管理部等業務總部已全部移師上海;原先在開封安營的富友證券也選擇了將上海作為註冊地;去年年底在深圳成立的漢唐證券,也於今年三月將國債業務管理總部、資產管理總部、投資管理總部等三大業務部門移至上海……自2001年以來,共有數十家券商、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或變更註冊地、或以大規模遷移核心業務部門的方式,在上海「安營紮寨」,估計未來會有更多金融機構進入陸家嘴。上海正成為各類金融機構爭相進駐的熱土。
因此,對於招商銀行、平安保險這些準備走向國際舞台的金融企業來說,上海是必爭之地。當然,在搬遷問題上在深圳發展起來的招行、平保似乎頗多顧忌,不能像外資企業那樣來得直接了當。實際上,真正關係到企業發展壯大的問題,誰還有那麼多所謂的「深圳情結」?對於沃爾瑪來說,上海在地理、商業地位等方面均居主導,對其長遠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他們一定要攻克上海。外資撤出的事例並非個別現象,一些在深圳的外資金融機構,在重新評價中國市場之後,也在逐漸從深圳撤出,如德國德累斯頓銀行較早前就由深圳撤出,遷往他們認為更有希望的上海市。作為國內企業的佼佼者,招行、平保以及中興、華為難道不會明白這一點?
此外,上海市政府在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戰略中也展開了主動攻勢,有意向讓一些商業銀行總行逐步聚集上海,並出面與一些銀行高層進行過實質性商談。其中,招商銀行即是上海市政府力邀對像之一。郎有情,妾有意,在這個崇尚自由戀愛的時代,誰能阻止有情人終成眷屬呢?
也許在金融業的發展上深圳不會再向上海叫板了,但現在問題在於,深圳是否必要成為一個區域性金融中心?在這個問題上,國內金融界有人認為,深圳的資源有限,長遠來說不可能靠房地產和製造業去跟其他城市競爭,深圳的未來必須走服務業,與香港攜手構建服務華南和南亞地區的區域金融中心是最佳選擇之一(深圳市商業銀行行長王驥就持這種觀點),但是作為國內的區域金融中心,深圳的條件顯然不如廣州,如果與香港攜手似乎沒有必要。如果我們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深圳金融業的實際上折射出了深圳經濟的尷尬,即地緣經濟的局限性——夾在香港和廣州之間,香港是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廣州則是華南的門戶,珠三角的樞紐,而深圳呢?因此,儘管特區光環籠罩下的深圳躊躇滿志,但拔劍四顧卻一臉茫然:何去何從?
時空的輪迴
誰拋棄了深圳?深圳人可能會有滿腹的牢騷,認為是中央拋棄了深圳了。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央決定開發浦東以來,人們似乎覺得上海在發展上總能得到政策上的「照顧」和「扶持」,而作為特區的深圳卻被「忽視」甚至被「限制」。的確,上海這些年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中央的大力支持。在「九五」期間(1996-2000),上海市的基建資金達到2274億元,超過前40年總和的兩倍。這是極驚人的數字,錢哪來呢?上海市政府2001年全年收入只有1300億元,若僅靠市政府的資金,沒有中央政府撥款及其他優惠政策,根本不可能連年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以吸引外商投資。但是,在深圳特區已經享受了十幾年的特殊政策後,經濟已經有了相當基礎和規模,深圳繼續享有特殊政策卻是不合理的。因此深圳人自己也明白,給予特區的政策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
誰拋棄了深圳?從地緣條件和時代背景來看,深圳近年來競爭力下降是因為處在時間和空間的不利地位,但這是深圳被「拋棄」的表面原因所在,因為時空因素的限制,是一個經濟系統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無法迴避的問題,而深圳特區卻在這個轉型過程中表現出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卻是有更深層次原因的,那就是深圳過去22年的發展更多是得益於政策傾斜和優惠,而沒有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也沒有確定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發展戰略。
1.國有經濟改革遲緩。據有關統計,到去年底,深圳市仍有半數以上的國有企業沒有真正放活。值得注意的是,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存在政策障礙,一些政府部門一遇到政策障礙就束手無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國有企業和政府不敢冒改革的風險,或者擔心改革成本太高,有的政府官員甚至顧及自己的「位子」而不願「惹麻煩」。在以改革著稱的深圳特區,在政府和企業階層出現改革遲緩、改革心態減弱的現狀,這是深圳市的開放出現弱化的明顯跡象。
2.政府部門效率低下。無論是投資方還是普通市民都對目前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頗有埋怨。各部門配合銜接也經常出問題,增加了投資的成本。相比之下,內地城市為吸引投資而進行的政府職能改革卻卓有成效。比如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將貿易企業辦理進區手續時間由1個多月縮短到1天,把空運貨物通關速度由7天縮短到10小時以內;到漕河涇開發區投資的企業,只要對有關部門的告知作出承諾,即可獲前置審批許可證,3個工作日內就能拿到工商執照。深圳政府部門改革難以推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許多政府部門官員都是當年特區建設的功臣,這是不能不考慮的感情問題。但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不少部門和人員因為特區特權而養成的「特性」——對於部門來說,因為特權而獲得額外利益,比如前不久的暫住證問題,儘管中央已經規定取消暫住證收費,但深圳有關部門卻要挖空心思來彌補這個利益黑洞。2001年10月30日,國家計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於全面清理整頓外出或外來務工人員收費的通知》,主要內容是:除最高不超過5元的證書工本費外,各地對外來人口所徵收的暫住費、暫住人口管理費等7種收費一律取消。今年6月3日深圳開始恢復辦理暫住證,但人們發現暫住證比以前難辦了。辦證難的一個原因在於手續繁瑣,「門檻」太高。按照規定,辦理暫住證時必須提交勞動合同、社會保險、計劃生育、就業證、人事手冊等有關證明材料,手續極為繁瑣。有人統計,辦一個暫住證要蓋11個公章:簽訂流動人口合同要蓋2個章,查驗流動人口生育證明蓋2個章,就業證蓋2個章,深圳特區勞務工指標登記本蓋2個章,暫住戶口登記蓋1個章,深圳市暫住人口登記表蓋2個章,少一個都不行。到後來,辦證手續終於簡化了,但2002年7月9日,深圳市人口管理工作會議作出一項決定:將對出租屋開徵綜合治安管理費。深圳市公安局負責人在會上坦承,開徵治安管理費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今年深圳暫住證收費大幅下降後的虧空(《南方週末》2002.7.25)。另外,企業前往勞動局辦理暫住證事宜,勞動局提出要收取培訓費500元,對於急於辦證的人員可以先交費,憑發票可以先辦證……總之,圍繞暫住證的故事沒完沒了。對於一個財政收入在全國位於前列的經濟發達城市,卻一直斤斤計較於暫住證費用不放,難怪網上有人為深圳感到「臉紅」。在深圳,暫住證收費不但關係到深圳市公安、勞動、財政、人事、計生、物價、社保等7個部門,而且還圍繞「暫住證」和邊境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地下產業,比如代辦證件、出入關口的「帶路」、派出所「查證」、收容所「收留」以及從收容所「贖人」等(見人民網強國論http://bbs.people.com.cn/cgi-bbs/ReadFile?whichfile=5588834&typeid=14):2000年八旬老人袁文散步被收容,當事人憤而起訴但一審判決敗訴(《民主與法制時報》2002.3.19);2001年10月19歲一少女到深圳求職因沒有暫住證而被送進了收容站,在收容站卻被陌生人冒領成了「人質」,慘遭凌辱(《北京青年報》 2001年10月31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47/20011031/594118.html)……所以人們說,這兩年內地正在補改革開放的「課」,而深圳的政府和企業卻在補內地過去的「課」。這所有這些,不但已經嚴重損害了深圳的城市形象,同時使其投資環境趨於低劣。
3.治安環境日趨惡劣。離開深圳到外地工作的人,每每說到深圳的治安都會帶著一份恐懼。只要去東門步行街走走,或去深南中路天虹商場的天橋看看,可以叫你大吃一驚。這樣在深圳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一方面路上不斷有查暫住證或邊境證的,不斷有「三無」人員被車押走,而另一方面卻是小偷橫行,磚頭黨、摩托黨肆虐。2002年7月19日上午九時,在國貿大廈對面的深房廣場發生持槍搶劫血案(南方都市http://www.southcn.com/news/gdnews/gdtodayimportant/200207200227.htm),這時深圳打「兩搶」戰役剛受到表彰和嘉獎不久。沒有良好的治安環境,如何能吸引投資和人才呢?
4.城市環境捉襟見肘。近年來深圳先後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等多項榮譽。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城市總體規劃獲得了國際建協「艾伯克隆比爵士榮譽獎」,這是一個含金量頗高的獎項,它不是對某一單項的獎勵,而是對深圳20年城市建設成就的一個充分的肯定。但是,對深圳比較瞭解的人卻會感到迷惑:人民河及深圳河位於深圳市中心,但多年來一直臭氣熏天;作為一個新興城市,深圳交通卻非常擁擠,「未老先衰」(不能說這個新興城市沒有規劃好。深圳城市規劃與道路設計從一開始就從行車角度考慮的,因此各大賓館、會議場所以及寫字樓等開車進出都很方便,但要步行過去卻是難以摸著門的,所以深圳適合有車一族而不適合步行一族,但沒有想到的是深圳現在車滿為患。據說現在有人提出解決方案,即把深南大道上的公交大巴數量減少,與其他城市優先發展公交相比,深圳此舉讓人大跌眼鏡,著已經不是「頭疼醫頭,腳痛治腳」了,而是「頭疼醫腳」);深圳文化休閒場所有限,無論是週末還是平時深圳書城人滿為患,但書城居然因此被評入深圳十景,這只能更被外人一哂了;名為瀕海城市,但全市只有一個免費的開放型海灘大梅沙,而且距離市區遙遠……最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違章建築在這個國際化花園城市幾乎無所不在!目前深圳有四十多萬棟農民違章建築房屋,而且有?
遲到的覺醒
『如果說,前20年深圳在建設和發展方面處於領跑者的位置,那麼,今天深圳面臨的是群雄環伺、你追我趕的激烈競爭局面。如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黃麗滿所指出的,深圳不可能再有政策優勢,地緣優勢也有很大的弱化,生活指數、商務成本都比較高,因此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感。』
『放眼國內外,且不說遠處的「京津唐」和「長江三角洲」,就在周邊,新一輪城市競爭已經打響。與深圳毗鄰的東莞飛速發展,由一個20萬人口的小城市迅速發展成為加上外來人口幾近數百萬的大城市。不用說廣州,要不了多久,有人預測東莞就有可能與深圳並駕齊驅。』
上面兩段文字出自2002年11月01日深圳特區報「學習貫徹市委市政府工作會議精神系列述評之五」,顯示深圳現在已經認識到自身所存在的問題與危機。十幾年來深圳一直籠罩在特區的光環下,一直認為自己扛著「特區」的大旗走在全國改革開放的前列,但到現在危機來臨時才發現周圍已是「群雄環伺」。顯然,深圳現在已經不再向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看齊了,而開始與蘇州、青島、大連等城市相比較。顯然,與前幾年好高騖遠的目標和口號相比,現在的定位要實際得多。最近,深圳市領導考察江蘇、上海等地之後,開始借鑒上海、蘇州的發展經驗,但深圳市在宣傳上顯得比較低調,這是深圳新一屆領導班子的特色。
蘇州,江南歷史名城,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建設上一直乏善可陳,但近幾年卻發展迅猛,GDP已經超過重慶,位居全國前十,城市競爭力也排在全國前列,引進外資數量還一度超過深圳……而這一切都是在默默無聞中實現的,到現在我們都很少看到有關蘇州的宣傳報道。從地緣經濟的角度來看,深圳和蘇州非常相似:面向國外時,它們都被一個超級大都市阻礙,上海和香港;面向國內時,它們鄰近還有一個區域中心城市,南京和廣州……與此相似的還有杭州。現在蘇州的工業園搞得有聲有色,杭州也在逐步發展成為上海的後花園,它們沒有被上海的光芒刺傷,反而卻顯出異樣的光彩。深圳,是成為香港的後花園,還是又一個「蘇州」?也許兩者結合起來,才是深圳的未來。
遺憾的是,神女有情,楚王無意,長期以來香港一直對深圳警惕心有餘,而合作力不足。例如當年香港要搞創業板,深圳方面提出可以把香港的創業板設在深圳,以節約資源,合作發展,但是香港方面不置可否。其他如24小時通關問題,西部大通道等問題也是如此。不過,現在情況好一點,因為香港的競爭力也在下降,經濟持續不振,如果不與深圳擴大合作則其優勢將喪失殆盡。
總之,香港與深圳,交則泰,不交則否。
深圳,今夜我把你拋棄
2002年11月10日下午,深圳體育館。中國足球甲A聯賽深圳主場,深圳平安隊在這裡迎接天津泰達隊的挑戰。
我向來認為中國足球沒什麼看頭,但那天還是去看了比賽,主要是為了球場放鬆一下,適當發洩一下。在深圳去看球賽的人多數也報有這種目的,畢竟生活節奏太快,工作太緊張。
然而,那天的比賽比較沉悶。深圳平安隊雖然佔據主動,但幾次射門都無功而返。對於我來說,哪邊進球都可以,儘管我一開始為看球賽選了一個立場,站在深圳平安隊一邊。不少人看球也是這樣的做法,但也有為難的時候,比如,來自天津的深圳人看這場比賽,就可能不知道自己該為哪一方加油。深圳是個年輕的移民城市,這些移民遠未形成對深圳的認同感。在日常生活中,深圳人的失落和迷茫更是顯而易見的,大家更願意以原籍來表明自己是哪裡人。對於那些沒有深圳戶籍的人群來說,對深圳更沒有歸屬感,在球場上的茫然就很自然了。在生活與工作中,人與人之間人情味之缺乏使初來乍到的人無法忍受。寫字樓裡大家各忙各,下班各顧各,所謂「我的生活與你無關」。《我的生活與你無關》是「深圳人寫,寫深圳人」的小說,上市時在深圳賣得很火爆。深圳人在宣佈「我的生活與你無關」時,同時也承認「你的生活與我無關」,這種現代意識顯然很符合商業社會的需要,但在深圳表現出一種極端卻讓人感受到這個城市的殘酷與冷漠,比如你到一家公司給他們裝機,忙一天也不會有人管你是否喝水吃飯,同事之間不是公司組織活動極少可能一起出去培養感情的。大概是可以經常公費消費的原因,大公司大企業的集體活動會多一點,但人情關係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在這個社會裡,孤獨與落寞隨時會向你襲來,輕則如浮萍流水,不知何所蹤,深則如孤魂夢遊,遊蕩在一個慾望的空間……這就是深圳人對深圳的距離感,從上到下幾乎都存在。這種感覺有如深圳市政府門前的那頭老牛,拚命向前拉,拉的卻是一個沒有根基的大樹墩——恐怕雕塑者沒有想到,這座暗含深圳精神的「孺子牛」雕塑竟然成了今日深圳心態的真實寫照。
深圳平安隊終於在傷停補時階段獲得一個點球,平安隊在最後一分鐘灌進對方一個球,全場歡呼雷動。深圳平安隊今年表現神勇,競技狀態處於顛峰狀態,有望問鼎冠軍寶座,然而隨著平安保險的戰略轉移,深圳平安隊也即將易主……為此,球場那頭打出了「勝也愛你,敗也愛你,離開深圳不愛你」的巨型橫幅,是失落?是傷感?據說,健力寶可能入主深圳隊,但主場還會在深圳嗎?對此,深圳球迷一臉茫然。因此,即使深圳隊奪冠,對於一個深圳球迷來說,其興奮會達到極點,但其痛苦也將如墮深淵——如果平安隊拋棄深圳!
與球迷比起來,一般深圳人的失落與迷茫雖然沒有那麼強烈,但卻隨時溢於言表。在上下班擁塞的路上他們會這麼想,在密匝匝的接吻樓裡他們會這麼想,在繁忙的洩漏裡他們會這麼想,在視野開闊的蓮花山上他們更會這麼想……當去上海的朋友打電話過來描述浦東時,我在這麼想;當有朋友要去西安發展時,我在這麼想;當在深圳的同學朋友聚會熱烈談論上海、北京、廣州、蘇州時,我不再這麼想。深圳,難道今夜我要把你拋棄?
蓮花山下,依舊的車水馬龍,流光異彩。
蓮花山上,小平同志目光如炬,健步如飛。
2010年9月4日星期六
自2010年9月6日,節目名為《風也蕭蕭》逢一,三,五 20:00~21:00
2010年9月6日起 全新香港人網頻道時間表
星期一
一台
08:00 - 09:00 《風也蕭蕭》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09:00 - 10:00 《家豪會客室》 主持:李家豪
10:00 - 11:00 《袁外之音》 主持:袁文傑
11:00 - 12:00 《理財‧你財》 主持: Victor Chan、Kevin Lau、Matthew、Martha
12:00 - 01:30 《五個一夜情》 主持:林雨陽、elaine
二台
11:30 - 01:00 《恐怖在線》 主持:潘紹聰
星期一
一台
08:00 - 09:00 《風也蕭蕭》 主持:蕭若元、慢必、靳民知
09:00 - 10:00 《家豪會客室》 主持:李家豪
10:00 - 11:00 《袁外之音》 主持:袁文傑
11:00 - 12:00 《理財‧你財》 主持: Victor Chan、Kevin Lau、Matthew、Martha
12:00 - 01:30 《五個一夜情》 主持:林雨陽、elaine
二台
11:30 - 01:00 《恐怖在線》 主持:潘紹聰
星期二
一台
08 - 09:00 《譚天說地》 主持:譚志強、慢必、梁偉、潘小文
09 - 10:00 《大娛樂家》 主持:潘小文
10 - 11:00 《Dick確音樂》 主持:Dicky
11 - 12:00 《宏觀經濟》 主持: 雷志海、eddie
12 - 01:30 《五個一夜情》 主持:林雨陽、Ann Ho
二台
11:30 - 01:00 《恐怖在線》 主持:潘紹聰
星期三
一台
08 - 09:00 《風也蕭蕭》 主持:蕭若元、劉嗡、梁偉、靳民知
09 - 10:00 《食得精彩》 主持:人氣星級導師黃星星、雷凱欣、子羽
10 - 11:00 《女模特約》 主持:Ann Ho、Tina
11 - 12:00 《股戰場》 主持:陳鳳珠,吳小野,白戶 梁永祥
12 - 01:30 《五個一夜情》 主持:林雨陽、Alley
二台
11:30 - 01:00 《恐怖在線》 主持:潘紹聰
星期四
08 - 09:00 《譚天說地》 主持:譚志強、慢必、梁偉、潘小文
09 - 10:00 《大娛樂家》 主持:潘小文
10 - 11:00 《Dick確音樂》 主持:Dicky
11 - 12:00 《宏觀經濟》 主持: 雷志海、eddie
12 - 01:30 《五個一夜情》 主持:林雨陽、Ann Ho
二台
11:30 - 01:00 《恐怖在線》 主持:潘紹聰
星期三
一台
08 - 09:00 《風也蕭蕭》 主持:蕭若元、劉嗡、梁偉、靳民知
09 - 10:00 《食得精彩》 主持:人氣星級導師黃星星、雷凱欣、子羽
10 - 11:00 《女模特約》 主持:Ann Ho、Tina
11 - 12:00 《股戰場》 主持:陳鳳珠,吳小野,白戶 梁永祥
12 - 01:30 《五個一夜情》 主持:林雨陽、Alley
二台
11:30 - 01:00 《恐怖在線》 主持:潘紹聰
星期四
一台
08 - 9:00 《智取太平山》 主持:Q仔 黎則奮,溫石麟,小米 Micheal
09 - 10:00《孩子你好媽》 主持:姜依蘭、Angie
10 - 11:00《愛與音樂同行》 主持:愛明
11 - 12:00《有Q仔冇窮人》 主持: Q仔黎則奮,白戶.梁永祥,小米.Micheal
12 - 01:30《五個一夜情》 主持:林雨陽、Tina
二台
11:30 - 01:00 《恐怖在線》 主持:潘紹聰
星期五
09 - 10:00《孩子你好媽》 主持:姜依蘭、Angie
10 - 11:00《愛與音樂同行》 主持:愛明
11 - 12:00《有Q仔冇窮人》 主持: Q仔黎則奮,白戶.梁永祥,小米.Micheal
12 - 01:30《五個一夜情》 主持:林雨陽、Tina
二台
11:30 - 01:00 《恐怖在線》 主持:潘紹聰
星期五
一台
08 - 9:00 《風也蕭蕭》 主持:蕭若元、長毛、靳民知、一樹
09 - 10:00 《大把戲》 主持:紀陶、Albert、Mark
10 - 11:00 《波政不分》 主持:長毛、肥蘇、靳民知、Dicky
11 - 12:00 《錢錢錢打到黎》 主持: 沈振盈、Eddie、小兵
12 - 01:30 《五個一夜情》 主持:林雨陽
二台
11:30 - 1:00 《恐怖在線》 主持:潘紹聰
星期六
一台
08 - 09:30 《動漫遊世界》主持:陳尚言
9:30-11:00 《妄想最大黨》主持:慢必、雨陽、袁彌明、馬草泥、星屑醫生、劉嗡、亞靳
11 - 12:00 《粵港越過界》主持: Gerald、C子、Pam Pam
12 - 01:00 《袁外之音》 主持:袁文傑
09 - 10:00 《大把戲》 主持:紀陶、Albert、Mark
10 - 11:00 《波政不分》 主持:長毛、肥蘇、靳民知、Dicky
11 - 12:00 《錢錢錢打到黎》 主持: 沈振盈、Eddie、小兵
12 - 01:30 《五個一夜情》 主持:林雨陽
二台
11:30 - 1:00 《恐怖在線》 主持:潘紹聰
星期六
一台
08 - 09:30 《動漫遊世界》主持:陳尚言
9:30-11:00 《妄想最大黨》主持:慢必、雨陽、袁彌明、馬草泥、星屑醫生、劉嗡、亞靳
11 - 12:00 《粵港越過界》主持: Gerald、C子、Pam Pam
12 - 01:00 《袁外之音》 主持:袁文傑
2010年9月2日星期四
2010.09.02 Part2[張翠容的阿拉伯世界見聞,該區的未來,宗教的原教旨主義]
張翠容的阿拉伯世界見聞,該區的未來,宗教的原教旨主義
2010年09月02日
主持:蕭若元,靳民知,阿偉,劉嗡
嘉賓:張翠容
2010年09月02日
主持:蕭若元,靳民知,阿偉,劉嗡
嘉賓:張翠容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