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任財政司,NLP,反戰和平音樂會,TVB買盤,為何中國人看重讀書,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中日德之比較
2006年8月10日
主持:蕭若元、梁錦祥、陸傑、梁國雄(長毛)
曾國藩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B%BE%E5%9C%8B%E8%97%A9
左宗棠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5%AE%97%E6%A3%A0
李鴻章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9%B4%BB%E7%AB%A0
張之洞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4%B9%8B%E6%B4%9E
左宗棠為湖南巡撫駱秉章主持幕務時,下級官員無論大小事務前來請示,駱秉章往往說:「可請教寄高(左宗棠的字)先生。」左宗棠本來就是一個目空一切的狂才,得此信任,更是囂張跋扈。有一次總兵樊燮前來撫署拜見巡撫,向駱秉章請安(垂手單腿跪)後,駱秉章說:「見一下左師爺。」樊燮就向左宗棠拱了拱手,不料左宗棠居然發火,說:「武官見我,無論大小,都要請安。你為什麼不請安?」
樊燮也是個倔性子,頂撞道:「朝廷體制沒有規定武官見師爺要請安的。武官再受輕視,可說起來我總是朝廷正二品官,憑什麼拜你這個舉人?」左宗棠最聽不得的就是別人說自己沒有中進士,頓時勃然大怒,起身上前就要用腳踢樊燮,嘴裡還大罵:「忘八蛋,滾出去!」樊燮於是悻悻退出。
不久左宗棠就唆使駱秉章彈劾樊燮,並要罷其官職,但樊燮不甘示弱,轉而向湖廣總督官文揭發左宗棠,彼此爭鬥不已,最後鬧到咸豐皇帝都親自出面過問。由於咸豐皇帝早已知道湖南巡撫的奏章都是由左宗棠代擬的,很是欣賞左宗棠的才能,同時也考慮到鎮壓太平軍主要依靠的是湘軍人物,因此經胡林翼、曾國藩等人的力保,咸豐皇帝非但沒有治左宗棠的罪,還升他為四品京堂,到曾國藩幕府做幕僚。另一方面,他下旨將樊燮革職,勒令回鄉居住。
樊燮回到家鄉湖北恩施縣,把「忘八蛋,滾出去」六個字寫在木牌上,號為「洗辱牌」,放在自己祖宗牌位之下,要兩個兒子定時參拜。此外,他還蓋一幢「讀書樓」,重金請來教師,將兩個兒子和老師關在這幢樓裡,閉門讀書。他要兒子平時穿婦女衣服,說:「考取秀才可以換男外衣,中了舉人和左宗棠平等可以換男內衣,中了進士、點了翰林,才可以燒掉洗辱牌,告慰先人。」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的小兒子樊增祥後來果然中進士,進翰林院為庶吉士,而大兒子樊增祹也學問出眾,但英年早逝,沒能進翰林院。(《世載堂雜憶‧左宗堂與樊雲門》)
左宗棠軼事
左宗棠四十歲時以未第舉人身份出山,入湖南巡撫張亮基幕府,一展長才。不久張亮基他調,駱秉章來當湖南巡撫,左宗棠被挽留,而且威權日重。駱秉章無為而治,一切重大事務都是由「左師爺」參奪。當時各省巡撫都掛了一個「右副都御史」的官銜,便於上奏糾核官吏,左宗棠在衙門裡的綽號卻是「『左』都御史」,意思是比巡撫還大。相當有名的故事是有一天駱秉章聽到衙門放砲,驚問手下何事,左右告以左師爺寫了一個奏摺上奏朝廷(清朝督撫衙門慣例奏摺出門要放砲)。左宗棠僅是幕僚身份,可以草擬奏章,但無上奏之權,這個奏摺當然是得用駱秉章的名字,駱秉章事先卻不知道;不過知道了後也沒有干涉,一樣放行。這在外人看來自然是左宗棠跋扈,駱秉章軟懦。後來永州總兵樊燮與左宗棠有隙,左用駱秉章的名字參奏樊燮「目不識丁」,一奏就准,樊燮革職。但是樊爗也不是好惹的,他反擊告上朝廷,稱湖南「一官兩印」,清廷派人調查,左宗棠險遭不測。後來幸虧多人相救,反而成為開啟功業的轉捩點。
一般人據此印象認為駱秉章無能,其實不然。左宗棠心高氣傲,對於無能之人不假詞色,就算是同時其他俊傑,往往也沒有什麼好評,連對曾國藩也有微詞。但是他跟駱秉章相處極好,前後九年,賓主相歡。左宗棠曾寫信給友人,極讚駱秉章的德才,弭大亂於無形,稱世人多知駱的德性而不知其才。
在胡林翼死後,駱秉章接湖北巡撫。此時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與洪秀全等決裂,自領一軍入四川邊區流竄。四川總督崇實(訂中俄伊犁條約的糊塗蟲崇厚之兄)雖是旗人,但和其他旗人不同的是,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才能不足,所以奏請調湘軍幫忙。駱秉章率湘軍入川,崇實與其相處極佳,軍務全權委託駱秉章處理,合作無間。駱秉章入川隨行僅一族中晚輩,後來過勞病死無人料理,崇實代辦後事,上奏請卹。在四川期間,駱秉章又發揮識才能力,提拔了知府劉蓉,讓其籌餉,最後終於在同治二年擒殺石達開。
從以上看來,駱秉章並非無能,而是能夠識人,知人善任,同時他本身節操極佳,以德感人,所以不論是有才的左宗棠還是無能的崇實,都能對他心服口服。
左宗棠後來收復新疆,功業爬至頂點。有一天忽然問人說:「你以為我跟駱秉章相比如何?」這個被問的人不是他們的故交就是他的幕僚,對於他跟駱秉章之間的關係應當很清楚。要說左高駱低,恐怕左宗棠會認為回答的人無知人之明;要說左低駱高,那等於是當面捋左伯爵的虎鬚,要倒大霉的。怎麼回答才好呢?
回答的人也很妙,他先說:「你不如駱秉章。」左宗棠當然要問何故,他解釋:「駱秉章的幕僚裡有你這樣的人才,但是在你的幕僚裡,卻沒有像你這樣的人才。」左宗棠聽了,哈哈大笑,說:「說得沒錯,說得沒錯。」答話者的說話藝術,實在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蕩平太平天國的湘軍統帥曾國藩就任直隸總督,處理天津教案後,被清流黨人猛烈攻擊,致使曾文正公自歎「外慚清議、內疚神明」。光緒朝的清議操縱在「清流」 手裡。清流隱然奉軍機大臣李鴻藻為宗主,而以「翰林四諫」為中堅。「四諫」是寶廷、張佩綸、張之洞、陳寶琛。這幾位議論時事、譏諷當道,風頭之健,一時無兩。
「翰林四諫」聞風奏事,得罪了當道。在當道大吏運作下,「翰林四諫」紛紛墜馬。張佩綸、陳寶琛被派為福建及南洋軍務會辦,讓這些大言炎炎、紙上談兵的書生總領軍務,目的就是把他們捧上雲端,看他們摔得粉身碎骨。書生典兵,必無善果,不但可以調虎離山,還可以借刀殺人。
果不其然。中法馬尾一戰,清軍大敗,張、陳二人,俱獲嚴譴。清流緘口結舌,噤若寒蟬。而吃過清流苦頭的人,無不拍手稱快。
「翰林四諫」最聰明的是寶廷。他看出風向不對,自己給自己安上一個風流罪過,自劾落職。當時,寶廷為福建鄉試畢,回京覆命途中,娶了富春江上的「桐巖嫂」為妾。從此不仕,築室西山,尋詩覓醉,逍遙以死。
「翰林四諫」最得意的是張之洞。張之洞青雲直上,身名俱泰。由內閣學士外放山西巡撫,在湖廣總督任上,大辦洋務,八國聯軍入侵之後,操作東南諸省互保,儼然疆臣領袖。
在張、陳失敗之後,有一幅非常刻薄的對聯,把張之洞也捎帶上。
「三洋會辦,且先看侯官革職,豐潤充軍;
八表經營,也不過山西禁煙,廣州開賭。」
陳寶臣為福建侯官人,張培倫是直隸豐潤人,以鄉梓代稱,是古人的習慣。「八表經營」,出自張之洞外放山西時的謝折一句「敢忘八表經營」。山西一隅之地,用表示全國的「八表」形容,顯為誤用,一時被傳為笑柄。山西禁煙,是好事,廣東闈姓開賭,不過是籌餉萬不得已之舉。闈姓賭指的是鄉試之年,以入闈舉子的姓氏當作今天彩票的某種數字,以猜中有無為輸贏。
清流一時俱盡,風流雲散。言路也為之阻塞。值得一提的是張佩綸。馬尾之戰甫起,便張皇而逃,完全沒有了獨步宇內的書生意氣。戰後,給事中方培上奏彈劾張佩綸,朝中一些吃過「翰林四諫」虧的朝臣也群起而攻之。最終,張佩綸被朝廷發配到軍台效力贖罪。
3年後,張佩綸結束了流放生活,離開張家口戍所。李鴻章及時使以援手,不僅再次將張佩綸羅織入幕,還把愛女嫁給她,作為續絃。李、張的關係其來有舊。張佩綸之父張印塘與李鴻章是早年舊識,這也是鋒利無倫的張佩綸搏擊滿朝,但從來不攻擊李鴻章的原因。另外,李鴻章自知樹大招風,在張佩綸寒微時,大燒 「冷灶」,以期對自己有所助益。果不其然,張佩綸成名之後,不僅不攻擊李鴻章,還在李鴻章的授意下,上述支持李鴻章的各種政治舉措,或是攻擊李鴻章的政敵。甚至,李鴻章還將張佩綸看作自己的繼承人。
李鴻章對愛女的婚姻安排是十分滿意的。李鴻章曾對朋友說:「老年得此,深愜素懷。「但是,時論張佩綸以清流健將,拖庀封疆大吏的的羽毛之下,為士林所不齒;張佩綸與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之間的郎舅關係卻有些緊張。張佩綸入贅為婿之後,一直住在天津。甲午戰爭爆發,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企圖出任前敵統帥,為張所阻,郎舅竟成水火,當時有「小合肥欲手刃張蕢齋」之說。李經方旋運動御史以罷黜官員,妄論國事彈劾張佩綸,結果朝廷下旨讓李鴻章竟張佩綸趕出署衙這樣,張佩綸不得不偕妻南下,定居金陵。
張佩綸的最後一次政治表態是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張佩綸給李鴻章寫信,勸他以曾國藩處理天津教案為戒,趕緊設法自救,不要自誤。
1903年,張佩綸病死於南京,終年56歲。張佩綸的孫輩以文名聞於當代,即張愛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